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盖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
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译文:于是武王平定了商朝并称霸天下,将吕尚封到齐国的营丘这个地方。吕尚前往营丘,途中经过住宿时走得很慢。一个旅店的人说:“我听说时机是难得的,很容易失去。客人睡得如此安稳,他大概不是去营丘就封的国家吧。”吕尚听到了这话,连夜赶路,第二天早晨到达营丘。这时莱侯前来攻打,和吕尚争夺营丘。因为营丘靠近莱地,所以莱人和吕尚发生了争执。
【注释】
- 于是:表示时间顺序,这里指“这时”。
- 武王:即周武王(约前1130年—前1046年),姬姓,名发,又称姬昌,文王之子,西周开国君主。
- 已平商:平定了商朝。
- 王天下:成为天下之主。
- 封:封赏、给予封号。
- 师尚父:吕尚的字。师,尊称;尚父,古代对有德行长者的尊称。
- 营丘:地名,位于今天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 东就国:前往东方的封国。
- 道宿行迟:在道路上停留得晚。
- 逆旅之人:旅店里过夜的客人。
- 客寝甚安:客人睡得非常安稳。
- 殆非就国者:好像不是前往封国的那个人。
- 太公闻之:吕尚听说了这些话。
- 夜衣而行:连夜穿着衣服赶路。
- 犁明至国:第二天一早到达营丘。
- 莱侯来伐:指莱地的诸侯前来攻打营丘。
- 争:争夺。
- 营丘边莱:营丘靠近莱地。
- 夷:通“彝”,野蛮的意思。
- 会:正赶上或碰上。
- 集远方:聚集远方的人们。
- 与太公争国:因为营丘的地理位置,莱侯向吕尚发起了争夺。
[赏析]
《史记·三十世家》中的“齐太公世家”记载了姜姓齐国自西周初太公建国起,至公元前379年齐康公身死国灭,总计近千年的历史。其中涉及了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如武王封师尚父于营丘、吕尚晚年隐居渭水钓鱼以及最终被周成王册命为齐国国君等情节。文章详细描述了吕尚从贫贱到成为齐国国君的过程,展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远见。此外,文中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以及周王朝对于地方势力的掌控情况,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中权力斗争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