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馀民,以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於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

译文:西周时期,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兄弟,自其兄长文王在位时就非常孝顺、忠诚和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当武王即位后,周公旦经常辅佐和辅助武王,参与处理很多政务。在武王九年,周公旦随军东征到盟津,在十一年,他协助武王讨伐商纣王,到达牧野,他帮助武王制定了“牧誓”。

注释:

  • 文王:即姬昌,西周的开国君主,姓姬名昌。
  • 武王:即姬发,文王的儿子,后来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周朝的第二位君王。
  • 盟津: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浚县西南,历史上是重要的交通和军事要地。
  • 牧誓:这是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向诸侯发出的誓词。

赏析:
《史记·三十世家·鲁周公世家》不仅是对周公旦一生的记载,更是对整个西周时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反映。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叙述,司马迁不仅展现了周公旦的卓越才能和政治智慧,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忠诚、道德以及政治治理的重视。同时,通过《牧誓》的内容,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战争动员的策略与理念,以及周代社会对于天命观与秩序维护的态度。此外,周公旦的政治实践和理论贡献,尤其是他对礼乐制度的建立,对后世中国的礼仪传统有着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智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