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作肸誓,曰:“陈尔甲胄,无敢不善。无敢伤牿。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敬复之。无敢寇攘,逾墙垣。鲁人三郊三隧,峙尔刍茭、糗粮、桢干,无敢不逮。我甲戌筑而征徐戎,无敢不及,有大刑。”作此肸誓,遂平徐戎,定鲁。

”`markdown
诗句:

  •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

译文:
周公去世后,他的儿子伯禽已经先接受了封地,被封为鲁公。

注释:

  • 周公卒:指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周公旦的去世。周公旦是周武王的重要辅佐,也是周朝初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 子伯禽固已前受封:这里的“子”指的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伯禽在周公去世之前就已经接受了封地,并且被正式册封为鲁公,即鲁国国君。
  • 是为鲁公:这里的“是”表示“成为”,“鲁公”是对伯禽的尊称和封号。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周公去世后,其子伯禽即位成为鲁国的君主,并受到周天子册封的故事。诗中通过对比周公和伯禽的不同行为,表达了对政治改革和治理能力的重视。同时,通过对伯禽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坚定和勇敢,以及他对民众的关心和责任感。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诗句:

  •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来自西,聿脩不遥。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译文:
我踏上东山,迟迟不舍离开。我来自东方,细雨蒙蒙笼罩。我来自西方,修路却未到远方。我向东归来,心中充满悲伤。

注释:

  • 徂东山:徂是往的意思,这里表示前往东山。
  • 零雨其濛:零是细密的样子,雨是雨水,濛是雾气蒙蒙的样子,形容细雨蒙蒙的景象。
  • 聿脩不遥:聿是动词,意为修整、修建;不遥意为不远。整句意思是说道路修好了却没有多远。
  • 我东曰归:我的意思是我,东的意思是东方,日归的意思是每天回家。整句意思是说我每天都回家乡。
  • 我心西悲:我的意思是我,西的意思是西方,悲的意思是悲伤。整句意思是说我在西方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东山的景象和自己的心情变化,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离别时光的无限感慨。诗中的“我心西悲”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哀愁。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古代诗人对于家园的珍视和对亲情的依恋。

诗句: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尔车悠悠,左执翯牛,右执犎羊。

译文:
君王正在准备出征,要修整我们的军装,和你一同去征战。你那战车悠扬,左手拿着大红牛,右手牵着黑羊毛。

注释:

  • 王于兴师:王在这里指君王,意味着君王正在准备出征。
  • 修我甲兵:修是修饰、整治之意,甲兵是指武器和战具。整句意思是要整治好我们的武器和战具,准备出征。
  • 与子偕行:与是指跟、和,子是古代对同辈或年幼者的尊称。偕行的意思是一起行走,即一起出征。整句意思是要跟你一起出征。
  • 悠悠:悠悠的意思是悠闲自得的样子。
  • 执翯牛:这里的翯牛是一种大型的牲畜,用来祭祀或战争中使用。
  • 执犎羊:犎羊也是一种大型的牲畜,用于祭祀或战争中使用。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君王准备出征,整顿军装,并邀请同僚一同出征的情景。诗中通过对兵器和牲畜的描述,展现了出征前的紧张氛围和战士们的热情。诗中的“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出征的期待和对战友们的深情厚谊。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传达了古代出征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