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周公卒后,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史百执事,史百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成王执书以泣,曰:“自今后其无缪卜乎!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孰。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
成王 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 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周公卒后,秋未获,暴风雷(雨),禾尽偃,大木尽拔。周国大恐。成王与大夫朝服以开金縢书,王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史百执事,史百执事曰:“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成王执书以泣,曰:“自今后其无缪卜乎!昔周公勤劳王家,惟予幼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迎,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尽起。二公命国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孰。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注释:

  • 成王:西周时期的第三位君主,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定且繁荣。
  • 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西周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武王去世后辅佐年幼的王子成王,对周朝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 周官:周公制定的一套系统的法律和行政管理规范,包括官职分工、政治治理等方面的制度。
  • 立政:周公为明确政府运作的秩序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目的是使政治更加稳定有序。
  • 百姓:指被周公政策所惠及的普通百姓,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社会安定有序。
  • 文王:周武王的父亲,被认为是西周文化的创始人之一。
  • 金縢:一种古老的封存信件的方式,用于保存重要文件或信息。
  • 缪卜:错误的占卜行为,通常用来表示迷信或失误。
  • 勤劳王家:形容周公非常努力地为国家服务,不辞辛劳。
  • 郊祭: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通常是在郊外进行,祈求神灵保佑。
  • 天子礼乐:一种象征最高权力和地位的音乐舞蹈形式,用以表彰周公的贡献。

赏析:
《史记·三十世家·鲁周公世家》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详细记录了周代重要的诸侯国之一鲁国的历史变迁。这篇作品通过对周初几位重要人物的叙述,揭示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这些人物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鲁周公世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周公旦等早期周代政治家的生平事迹,而且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细节,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及其变化。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详尽的描述,展现了周公旦的智慧、忠诚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强调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地位。同时,通过对鲁国历史的叙述,作品还突出了周王室对地方治理的重视,反映了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地方管理方式。此外,《鲁周公世家》中的许多观点和思想至今仍对现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具有深刻影响。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礼仪和伦理的一面镜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