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厓季载。厓季载最少。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封叔旦于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康叔封、厓季载皆少,未得封。

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分殷馀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于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封季载于厓。厓季、康叔皆有驯行,于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厓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天下。

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厓季载。厓季载最少。 文王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封叔旦于鲁而相周,为周公。封叔振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康叔封、厓季载皆少,未得封。
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而分殷馀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于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封季载于厓。厓季、康叔皆有驯行,于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厓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于天下。

译文:

管叔鲜和蔡叔度是周文王的孙子,也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有十个弟弟,其中母亲称为太姒,是文王的正妻。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发,第三位是管叔鲜,第四位是周公旦,第五位是蔡叔度,第六位是曹叔振铎,第七位是成叔武,第八位是霍叔处,第九位是康叔封,第十位是厓季载。厓季载年龄最小。

当文王去世后,武王即位。伯邑考已经去世了,没有留下后代。

武王攻克商都后平定天下,封赏有功的大臣和亲属。他封管叔鲜在管地,封蔡叔度在蔡地,两人辅佐纣的儿子武庚禄父,管理殷末的遗民。又封周公旦在鲁国并辅佐周朝,成为周公。封曹叔振铎在曹地,封叔武在成地,封叔处在霍地,康叔封和厓季载还年轻,没有得到封地。

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由周公旦独揽朝政大权。管叔鲜和蔡叔度怀疑周公会危害成王,于是勾结武庚发动叛乱。周公旦接受成王的命令去讨伐武庚并杀了管叔鲜和蔡叔度,将他们流放,并带领十辆战车和七十个随从跟随他前往。同时分封殷末民众中的两个部落:一个封给微子启在宋地,以延续殷朝的祭祀;另一个封给卫康叔在卫国,成为卫国的国君。另外封给厓季载在厓地。这两位都有良好的品行和才能,因此周公旦推荐康叔为周朝的司寇,让厓季为周朝的司空,辅助成王治理国家,他们在当时的天下都有好的名声。

赏析:

这段诗歌描述了周武王的几位兄弟及其事迹以及他们的兴衰历程。通过对这些人物的介绍,展现了武王家族的复杂关系和历史背景。诗中不仅提到了具体的人物名称和事件,还通过详细的描述和对比,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斗争。

诗中提到了“文王嫡子的受封情况”,这说明文王的子孙们在当时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诗中还提到了“武王”和“周公旦”的名字,他们是周朝的重要君主之一。通过描述他们的关系和事迹,诗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了“周文王正妃”,这暗示了周文王的婚姻背景对其政治生涯的影响。诗中还提到了“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等名字,这些都是周朝的重要人物。通过描述他们的事迹和关系,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考。

诗中提到了“武王克殷”,这是周朝建立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通过描述这场战役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诗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

诗中提到了“分殷馀民为二”的情况,这可能指的是将殷末民众分为两部分进行治理的做法。通过描述这种做法的目的和影响,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和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它不仅反映了历史事实,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评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