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为司徒一岁,幽王以襃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于是桓公问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虢(guó)、郐(kuài),虢、郐之君贪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为司徒,民皆爱公,公诚请居之,虢、郐之君见公方用事,轻分公地。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对曰:“昔祝融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其于周未有兴者,楚其后也。周衰,楚必兴。兴,非郑之利也。”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对曰:“其民贪而好利,难久居。”公曰:“周衰,何国兴者?”对曰:“齐、秦、晋、楚乎?夫齐,姜姓,伯夷之后也,伯夷佐尧典礼。秦,嬴姓,伯翳之后也,伯翳佐舜怀柔百物。及楚之先,皆尝有功于天下。而周武王克纣后,成王封叔虞于唐,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桓公曰:“善。”于是卒言王,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竟国之。

”`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

  • 郑桓公(姬友),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他是周朝诸侯国郑国的第一位第一任君主。在位共36年。

  • 周厉王姬胡之少子。周宣王姬静的异母弟弟。他最初居住在棫林,后来迁居拾地。

  • 郑桓公治郑颇有政绩,深得郑国百姓爱戴,因此被封为伯爵。

  • 郑桓公为司徒时,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

  • 幽王以为司徒,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

译文:

郑桓公,姬姓,郑氏,名友,是周朝诸侯国郑国的第一位第一任君主。他是周厉王姬胡的少子,也是周宣王姬静的异母弟弟。周厉王去世后,郑桓公担任了郑国的国君。他治理郑国颇有政绩,深得郑国百姓的爱戴,因此被封为伯爵。他在位期间,治理郑国颇有政绩,深受郑国百姓的爱戴,因此被封为伯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郑桓公从被封到成为郑国国君的过程以及他在位期间的政绩,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风貌。诗中通过描绘郑桓公与周王朝的关系、他治理郑国的情况以及他的百姓爱戴等方面,展现了他在政治和社会治理方面的能力。同时,诗中也通过对幽王的评价,暗示了当时王室的腐败和混乱,使得诸侯纷纷背离周朝。此外,诗中还通过描绘郑桓公治理郑国的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