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岁,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桓公。郑人共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请公,欲立段为太子,公弗听。是岁,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
庄公元年,封弟段于京,号太叔。祭(zhài)仲曰:“京大于国,非所以封庶也。”庄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段至京,缮治甲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共。于是庄公迁其母武姜于城颍,誓言曰:“不至黄泉,毋相见也。”居岁余,已悔思母。颍谷之考叔有献于公,公赐食。考叔曰:“臣有母,请君食赐臣母。”庄公曰:“我甚思母,恶负盟,奈何?”考叔曰:“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于是遂从之,见母。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史记 · 三十世家 · 郑世家
两年后,犬戎在骊山将幽王杀死,并杀了桓公。郑国人共同拥立他的幼子掘突为君,他就是武公。
武公十年,娶申侯的女儿为夫人,称为武姜。她生下太子寤生,但生他的过程非常艰难,等到出生时,夫人并不喜欢他。后来又生了小儿子叔段,他聪明伶俐,夫人很喜欢他。二十七年,武公生病了。夫人请病重的武公,想要立叔段为太子,但武公没有答应。这一年,武公去世,寤生即位,就是庄公。
庄公元年,封弟弟叔段在京城作为诸侯,号太叔。祭仲(zhài)对庄公说:“京城的土地比国家大,这不是合适的封地。”庄公回答说:“武姜想要这样,我不敢反对她。”叔段到达京城后,就修缮甲兵,并与他的母亲武姜谋划要袭击郑国。二十二年后,叔段果然袭击了郑国,武姜充当内应。庄公发兵攻打叔段,叔段逃跑了。攻打京城,京城人倒戈支持叔段,叔段出逃到鄢。鄢城被攻破,叔段逃亡到共国。这时庄公把母亲武姜迁徙到了城颍,发誓说:“如果不到达黄泉,就不与她相见。”过了一年多,庄公后悔想见母亲。在颍谷的考叔有献给庄公的礼物,庄公赏赐给他。考叔说:“我有母亲,请您赐给我母亲。”庄公说:“我很思念母亲,很厌恶违背誓言,怎么办?”考叔说:“只要挖地直到黄泉,我们就可以相见了。”于是庄公听从了考叔的建议,见到母亲。
【注释】
- 二岁:两年。
- 犬戎: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曾攻击周朝的幽王。
- 杀:这里指杀害或俘获。
- 幽王: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
- 骊山下:地名,具体位置不详。骊山是中国古代帝王葬于此地的地方。
- 桓公:春秋初期齐国君主。
- 郑人:指郑国人。
- 立:即位。
- 公子:古代对贵族男子的尊称。
- 夫人:古代妇女的一种封号,相当于“贵妇人”。
- 武姜:春秋时期郑国的贵族女子。
- 寤生:本意为睡醒后出生,比喻刚出生的孩子。
- 难:艰难,困苦。
- 弗爱:不爱。
- 少子:未成年的儿子。
- 叔段:庄公的弟弟。
- 易:聪慧过人。
- 祭仲:春秋时期的人名,郑国的大夫。
- 封庶:分封给其他庶民,此处指分封给其他族人。
- 京:古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境内。
- 祭仲曰:“…”:祭仲对庄公说的话。
- “…”: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话,具体内容不详。
- “…………毋相见也”:这句话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原意是说如果到了黄泉,就再也不相见了。
- 居岁余:过了一年多。
- “…”: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话,具体内容不详。
- 颍谷之考叔:地名,位于现在的安徽省颖河地区。
- 献(xian):进献物品。
- 食:赐予食物。
- 穿地至黄泉:挖地到地下最深的地方。黄泉即地下的泉水,古人认为死后灵魂会进入地下的泉水中。
- 盟:誓约。
- 考叔曰:“…”:祭仲的话。
- “…………毋相见也”:这句话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 遂从之:就依从了祭仲的话。
- 见母:见到自己的母亲。
- 颍:地名,位于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境内。
- 考叔(jiǎn):姓考的人,名字不详。
- “…”: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话,具体内容不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庄公和其母亲武姜之间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冲突。诗中的庄公是一个典型的统治者形象,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不惜违背誓言,甚至牺牲亲情来达到目的。而他的母妃武姜则是一位具有母性光辉的女性形象,她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顾一切,这种母爱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整首诗歌以庄公和武姜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主线,通过对话的形式展开情节,生动地描绘了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纠葛。同时,诗中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