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郑厉公突因栎人杀其大夫单伯,遂居之。诸侯闻厉公出奔,伐郑,弗克而去。宋颇予厉公兵,自守于栎,郑以故亦不伐栎。
昭公二年,自昭公为太子时,父庄公欲以高渠弥为卿,太子忽恶之,庄公弗听,卒用渠弥为卿。及昭公即位,惧其杀己,冬十月辛卯,渠弥与昭公出猎,射杀昭公于野。祭仲与渠弥不敢入厉公,乃更立昭公弟子亹为君,是为子亹也,无谥号。
子亹元年七月,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郑子亹往会,高渠弥相,从,祭仲称疾不行。所以然者,子亹自齐襄公为公子之时,尝会斗,相仇,及会诸侯,祭仲请子亹无行。子亹曰:“齐彊,而厉公居栎,即不往,是率诸侯伐我,内厉公。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又何至是!”卒行。于是祭仲恐齐并杀之,故称疾。子亹至,不谢齐侯,齐侯怒,遂伏甲而杀子亹。高渠弥亡归,归与祭仲谋,召子亹弟公子婴于陈而立之,是为郑子。是岁,齐襄公使彭生醉拉杀鲁桓公。
以下是对《史记·郑世家》中相关段落的逐句解释:
- 秋,郑厉公突因栎人杀其大夫单伯:
- 这一句描述了一个历史事件,即郑厉公由于栎国人的帮助而杀害他的大夫单伯。
- 遂居之:
- “遂”表示因此,“居之”意味着郑厉公占据了这个位置或权力。
- 诸侯闻厉公出奔,伐郑:
- 这里提到了诸侯得知郑厉公出逃的消息后,决定进攻郑国。
- 弗克而去:
- “弗克”即未能成功,“而去”意味着他们放弃了这次攻击。
- 宋颇予厉公兵,自守于栎:
- 宋国给了郑厉公一些武器,并让他在栎地自保。
- 郑以故亦不伐栎:
- 因为郑厉公的存在,郑国没有再去攻打栎地。
- 昭公二年,自昭公为太子时:
- 这是叙述了昭公即位的时间,即他从太子时期开始。
- 父庄公欲以高渠弥为卿,太子忽恶之:
- 庄公想要任命高渠弥为大臣,但太子郑忽对此感到不满。
- 庄公弗听,卒用渠弥为卿:
- 尽管太子郑忽反对,庄公还是最终决定让高渠弥成为大臣。
- 及昭公即位,惧其杀己:
- 昭公即位后,担心自己被杀。
- 冬十月辛卯,渠弥与昭公出猎:
- 高渠弥和昭公一同外出打猎。
- 射杀昭公于野:
- 在野外,高渠弥射杀了昭公。
- 祭仲与渠弥不敢入厉公:
- 祭仲和高渠弥都不敢进入郑厉公那里。
- 乃更立昭公弟子亹为君:
- 他们最终立了昭公的儿子子亹为新国君。
- 是为子亹也,无谥号:
- 子亹是昭公的儿子,但没有谥号。
- 子亹元年七月,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
- 子亹即位后的一年七月,齐襄公在首止会合了其他诸侯。
- 郑子亹往会,高渠弥相,从:
- 郑子亹前去参加了这场会议,有高渠弥作为他的助手。
- 祭仲称疾不行:
- 这是因为祭仲因病不能前往。
- 所以然者,子亹自齐襄公为公子之时:
-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子亹从齐襄公作为公子时就有这样的经历。
- 相仇:
- 他与齐襄公之间曾经有过仇恨。
- 及会诸侯,祭仲请子亹无行:
- 在会见诸侯的时候,祭仲建议子亹不要去。
- 子亹曰:“齐彊,而厉公居栎,即不往,是率诸侯伐我,内厉公。”:
- 子亹回答说:“齐国很强大,而厉公还在栎地,如果我们不去,就会率领诸侯来讨伐我们,把厉公安置在我们国内。”
- 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又何至是!”:
- 子亹接着说:“我们去的话,怎么会一定受辱呢?而且怎么会走到那个地步呢?”
- 卒行。于是祭仲恐齐并杀之:
- 因此子亹最终决定出行。祭仲因此感到害怕,担心齐国会杀死他。
- 故称疾。子亹至,不谢齐侯:
- 由于祭仲的警告,子亹抵达时没有向齐襄公表示感谢。
- 齐侯怒,遂伏甲而杀子亹:
- 齐襄公非常愤怒,于是埋伏了刺客准备杀掉子亹。
- 高渠弥亡归,归与祭仲谋:
- 之后高渠弥逃回了陈国(今河南省淮阳县),并与祭仲商量。
- 召公子婴于陈而立之:
- 他们最后在陈国召唤了子亹的弟弟,即公子婴,并将其立为新国君。
- 是为郑子:
- 这就是后来的郑子。
- 是岁,齐襄公使彭生醉拉杀鲁桓公:
- 那年,齐襄公派遣了一个叫彭生的人喝醉酒去刺杀鲁桓公的事件也发生在这一年。
这段历史记载描述了郑厉公被栎国人杀害、郑国与齐国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及后来的历史变迁。其中涉及到的重要人物包括郑厉公、郑子亹、祭仲等,以及他们的互动和事件的结果。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还反映了古代诸侯国之间的权力争斗和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