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持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于予乎?”

齐安平君田单将赵师而攻燕中阳,拔之。又攻韩注人,拔之。二年,惠文后卒。田单为相。

四年,王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见金玉之积如山。明日,王召筮史敢占之,曰:“梦衣偏裻之衣者,残也。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者,有气而无实也。见金玉之积如山者,忧也。”

后三日,韩氏上党守冯亭使者至,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原再拜入之赵,财王所以赐吏民。”王大喜,召平阳君豹告之曰:“冯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德,何谓无故乎?”对曰:“夫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之地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小弱顾能得之于强大乎?岂可谓非无故之利哉!且夫秦以牛田之水通粮蚕食,上乘倍战者,裂上国之地,其政行,不可与为难,必勿受也。”王曰:“今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币吾国,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于予乎?”    
    
译文:赵子义听到这句话后,说道:“作为国君的亲生儿子,与国君有着血缘上的亲情,尚且不能依靠没有功勋的尊贵地位,没有劳绩的丰厚俸禄来守护国家的重宝,更何况我这样一个臣子呢?”    
    
赏析:    
- 子义在听到这句话后,首先表达了对国君亲子身份的认可。他提到国君是国君的儿子,这本身就是一种亲情的确认。    
- 随后,子义用“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这一表述,强调了即使是国君这样的身份也不能只依赖没有实际贡献的尊贵和无劳动的报酬来维持国家的重宝。    
- 接着,子义进一步比喻到其他臣子的处境,用“而况于予乎”来反问,表示即使是最普通的臣子也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国家的重宝。    
- 最后,通过这句话,子义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信息:任何形式的贪恋和依赖都是不可取的。即使是国君这样的最高统治者,也不能仅凭自己的身份和背景来获取和保持国家的财富和利益。这种观点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提醒人们要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和维护权力,不能仅仅依赖于家族或血统的优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