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时韩、魏与始孰彊?”对曰:“不如始彊。”王曰:“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率彊韩、魏以攻秦,犹无柰寡人何也。今以无能之如耳、魏齐而率弱韩、魏以伐秦,其无柰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中旗冯琴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当晋六卿之时,知氏最彊,灭范、中行,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城,不湛者三版。知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为参乘。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桓子肘韩康子,韩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于车上,而知氏地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兵虽彊,不能过知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时也,愿王之勿易也!”于是秦王恐。
诗句解析:
- 秦昭王询问左右大臣:“现在韩国和魏国谁更强大?”
- 回答者表示:“现在不如以前。”
- 接着,秦昭王问道:“现在像如耳和魏齐这样的人,和孟尝君、芒卯相比,谁更贤明?”
- 回答者再次说:“也不如他们。”
- 最后,秦昭王认为:“即使有孟尝君和芒卯这样的贤人带领韩国和魏国去攻打秦国,也无法奈何我了。现在让像如耳和魏齐这样的无能之辈领导韩国和魏国去攻打秦国,他们也奈何不了我。”
- 左右大臣纷纷表示同意。
- 中旗冯琴站起来反驳道:“大王对天下的形势判断错了。在晋国六卿的时候,范氏最强大,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率领韩、魏的军队围攻赵襄子于晋阳。他决开晋水灌城,不淹没的地方只有三版。知伯指挥水流,魏桓子作御,韩康子做参乘。知伯说:‘我当初不知道水可以灭亡国家,现在我知道了。’汾水可以淹安邑,绛水可以淹平阳。魏桓子肘碰韩康子,韩康子踩上魏桓子,肘脚相接在车上,而知氏的领地分裂,自己身死国亡,为天下人所笑。现在秦国虽然兵力强大,也比不上范氏;韩、魏两国虽然弱小,但还在晋阳之下。这正说明他们的肘腿还能用的时候,希望大王不要放弃!”于是秦昭王感到害怕。
译文:
- 秦王向身边的大臣们问:“现在韩国和魏国哪个更强大?”(比较两国势力)
- 一位大臣回答说:“现在比从前弱。”(比较历史强弱变化)
- 接着,秦王又问:“那现在的如耳、魏齐与孟尝君、芒卯相比,谁更聪明?”(比较个人才能对比)
- 另一位大臣也表示:“也不及他们。”(再次确认当前状态)
- 秦王接着说道:“即使有孟尝君和芒卯这些贤人带着韩国和魏国去攻打秦国,也无法对付我。现在的如耳和魏齐这样无能的人却能率领韩国和魏国去攻打,他们也对付不了我。”(强调当前形势不利)
- 周围的官员都表示赞同。
- 中旗冯琴站起来反驳道:“大王您错估了天下形势!在晋国六卿执政期间,范氏最强,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率领韩、魏的军队围攻赵襄子于晋阳。他们决开晋水淹城,不没水的只有三版高。智氏指挥水流,魏桓子做车夫,韩康子做骖乘(古代官位)。智伯说:‘我起初不知道水可以灭亡一个国家,现在我才知道。’汾水可以淹安邑,绛水可以淹平阳。魏桓子肘碰韩康子,韩康子踩上魏桓子,两膝两肘相撞在车上,而智氏的土地被分割,自己身死国亡,被天下人嘲笑。现在秦国虽然兵力强大,也比不上范氏;韩、魏两国虽然弱小,但还在晋阳之下。这正是他们能够利用肘和脚的时候,希望大王不要放弃!”于是,秦王感到非常恐惧。
赏析:
这段对话生动地展现了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人物性格的鲜明对照。通过对比昔日强盛与今朝衰败的韩国、魏国,以及如耳、魏齐与孟尝君、芒卯之间的智谋与才能的较量,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特别是中旃冯琴的反驳,不仅显示了他的智慧与胆识,也提醒了秦王必须谨慎行事。此外,通过对如耳、魏齐等无能之辈的领导能力进行质疑,反映了当时对于政治人才选拔的重视。整体而言,这段历史对话不仅是对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的记录,也是对人性、智谋与权力关系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