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秦来伐,拔我列城九。

40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败我济西。王解而却。燕将乐毅遂入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湣王出亡,之卫。卫君辟宫舍之,称臣而共具。湣王不逊,人侵之。湣王去,走邹、鲁,有骄色,邹、鲁君弗内,遂走莒。楚使淖齿将兵救齐,因相齐湣王。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

湣王之遇杀,其子法章变名姓为莒太史敫家庸。太史敫女奇法章状貌,以为非恒人,怜而常窃衣食之,而与私通焉。淖齿既以去莒,莒中人及齐亡臣相聚求湣王子,欲立之。法章惧其诛己也,久之,乃敢自言“我湣王子也”。于是莒人共立法章,是为襄王。以保莒城而布告齐国中:“王已立在莒矣。”

襄王既立,立太史氏女为王后,是为君王后,生子建。太史敫曰:“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终身不睹君王后。君王后贤,不以不睹故失人子之礼。

翻译:

39年,秦国来攻打,占领了我们的九座城邑。
40年,燕、秦、楚、三晋联合起来,出动精锐部队攻打齐国,在济西打败我们,齐湣王只好撤军后退。燕将乐毅于是进入临淄,把齐国的宝藏器物全部取走。湣王出逃到卫,卫君为他提供了住所,并称臣下款待他。湣王傲慢无礼,侵犯卫的领土。湣王离开卫国后,逃往邹、鲁两地,态度傲慢,邹、鲁两国君主不肯接纳他,于是他又逃到莒。楚国派淖齿带兵救援齐国,随后与齐湣王相认。淖齿杀死湣王并与燕国瓜分齐国被侵占的土地和财物。
湣王被杀后,他的孙子法章改名换姓成为莒国的太史敫家佣人。太史敫的女儿认为法章与众不同,对他产生了好感,经常给他衣食,并且与他私通。淖齿离开莒之后,莒地的人和逃亡的齐国旧臣聚集在一起请求立法章为齐王。法章害怕自己的性命难保,过了很久才敢自称“我是湣王子”。于是众人拥立法章,即齐襄王。他在莒地保住了王位,并发布公告告知齐国境内:“国王已经在我的封地上即位。”
襄王继位后,娶了太史氏的女儿为王后,王后就是君王后,她生下了儿子建。太史敫说:“你未经媒人介绍就自行嫁人,不是我们的子孙,玷污了我的家族。”所以终身不见君王后。但君王后是个贤德的女子,并不因为不被接见而失去对儿子的孝礼。

注释:

  1. 39年,秦来伐,拔我列城九 - 指的是39年时,秦国发起进攻,攻占了齐国的几座城市。
  2. 40年,燕、秦、楚、三晋合谋,各出锐师以伐 - 表示这一年,燕国、秦国、楚国和晋国等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派遣精锐部队进攻齐国。
  3. 败我济西 - 因为联军在济水之西击败了齐国。
  4. 王解而却 - 齐湣王战败后被迫撤退。
  5. 燕将乐毅遂入临淄 - 燕国将领乐毅率军进入临淄城。
  6. 尽取齐之宝藏器 - 乐毅等人夺取了齐国的所有财宝和武器。
  7. 湣王出亡,之卫 - 湣王逃离齐国,前往卫国。
  8. 卫君辟宫舍之 - 卫君为他提供住处,表示敬意。
  9. 称臣而共具 - 湣王以臣子的身份接受招待。
  10. 湣王不逊,人侵之 - 湣王态度傲慢,冒犯卫国。
  11. 淖齿既以去莒 - 淖齿离开莒地。
  12. 莒中人及齐亡臣相聚求湣王子 - 莒国人和一些逃亡的齐国旧臣聚在一起寻找湣王的儿子。
  13. 欲立之 - 希望建立湣王的儿子作为新的国王。
  14. 法章惧其诛己也 - 法章担心自己会被处死。
  15. 久之,乃敢自言‘我湣王子也’ - 经过一段时间,他终于勇敢地承认自己是湣王的儿子。
  16. 于是莒人共立法章 - 因此莒人共同立法章为国王。
  17. 是为襄王 - 法章被称为襄王。
  18. 以保莒城而布告齐国中:‘王已立在莒矣’ - 法章通过莒城保护,宣布自己在莒地即位的消息给整个齐国的人。
  19. 君王后贤,不以不睹故失人子之礼 - 君王后是一个贤德的女子,因为她没有看到儿子,所以并没有因不能见到而失去对儿子应有的礼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段历史事件。诗中的主人公齐湣王和他的儿子法章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和流亡生活,最终被莒人所救并重新获得地位的故事。诗中通过丰富的细节展现了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政治局势,以及人物的性格与情感变化。特别是法章的勇气和坚韧,展示了一个孩子面对困难时的无畏与坚持。这首诗语言简练有力,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反映了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是了解战国时代的重要文献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