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与魏王会平阿南。明年,复会甄。魏惠王卒。明年,与魏襄王会徐州,诸侯相王也。10年,楚围我徐州。11年,与魏伐赵,赵决河水灌齐、魏,兵罢。18年,秦惠王称王。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76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19年,宣王卒,子湣王地立。

湣王元年,秦使张仪与诸侯执政会于啮桑。3年,封田婴于薛。4年,迎妇于秦。7年,与宋攻魏,败之观泽。

12年,攻魏。楚围雍氏,秦败屈丐。苏代谓田轸曰:“臣原有谒于公,其为事甚完,使楚利公,成为福,不成亦为福。今者臣立于门,客有言曰魏王谓韩冯、张仪曰:『煮枣将拔,齐兵又进,子来救寡人则可矣;不救寡人,寡人弗能拔。』此特转辞也。秦、韩之兵毋东,旬馀,则魏氏转韩从秦,秦逐张仪,交臂而事齐楚,此公之事成也。”田轸曰:“柰何使无东?”对曰:“韩冯之救魏之辞,必不谓韩王曰『冯以为魏』,必曰『冯将以秦韩之兵东却齐宋,冯因抟三国之兵,乘屈丐之弊,南割于楚,故地必尽得之矣』。张仪救魏之辞,必不谓秦王曰『仪以为魏』,必曰『仪且以秦韩之兵东距齐宋,仪将抟三国之兵,乘屈丐之弊,南割于楚,名存亡国,实伐三川而归,此王业也』。公令楚王与韩氏地,使秦制和,谓秦王曰『请与韩地,而王以施三川,韩氏之兵不用而得地于楚』。韩冯之东兵之辞且谓秦何?曰『秦兵不用而得三川,伐楚韩以窘魏,魏氏不敢东,是孤齐也』。张仪之东兵之辞且谓何?曰『秦韩欲地而兵有案,声威发于魏,魏氏之欲不失齐楚者有资矣』。魏氏转秦韩争事齐楚,楚王欲而无与地,公令秦韩之兵不用而得地,有一大德也。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

译文:
史记·三十世家·田敬仲完世家 7年,与魏国王在平阿南会面。第二年,又与魏国王在甄地会面。魏国惠王去世。第二年,与魏国襄王在徐州会面,诸侯共同拥立他为大王。10年,楚国包围我国徐州。11年,与魏国联合进攻赵国,赵军决开河水淹没齐、魏两国,战争结束。18年,秦惠王称王。
秦昭王喜欢文学和游说之士,从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76人中选择人才,都赐予高爵,任其为上大夫,不让他们处理政务,只是让他们讨论问题。因此齐国稷下学士再次兴盛,而且人数多达数百千人。
19年,秦昭王去世,子湣王即位。
湣王元年,秦国派张仪与各国执政者在啮桑会面。三年,封田婴于薛地。四年,迎娶妻子到秦国。七年,与宋国攻击魏国,在观泽击败了他们。
十二年,攻打魏国。楚国围攻雍氏,秦国打败屈丐。苏代对田轸说:“臣原本有谒见您的请求,事情非常圆满。如果能让楚国获利给您,那便是福分;如果不能,也是福分。现在您站在门内,有客人说:‘魏惠王对韩冯和张仪说:“煮枣即将被攻取,齐兵又来进犯,如果您来救我,那么可以;如果不来救我,那么我就不能攻取煮枣了。”这只是托词而已。如果秦国和韩国的军队不向东去,十多天后,魏氏就转变态度支持韩国投靠秦国,秦国驱逐张仪,转而侍奉齐国与楚国,这是您的大功告成啊!”田轸说:“该怎么办呢才能不让他们东进?”回答说:“韩冯的援魏之辞,一定不会告诉韩王‘冯认为魏国会成功’,而一定会说‘冯将会用秦国和韩国的兵力向东击退齐国和宋国,冯将集中三国的兵力,利用屈丐的弱点,向南吞并楚国的土地,所以楚国的土地一定能全部得到’。张仪援魏之辞,一定不会告诉秦王‘张仪认为魏会成功’,而是一定会说‘张仪将会用秦国和韩国的兵力向东抵挡齐国和宋国,张仪将集中三国的兵力,利用屈丐的弱点,向南吞并楚国的土地,名义上是保全国家,实际上是要攻占三川并归还给韩国’。您令楚王与韩氏土地,让秦国控制和谈,对秦王说‘请将韩地交给我们,而您再将其施予三川,这样韩国的军队不用就得到了楚地’。韩冯的东进军队之辞又会告诉秦国什么呢?他会说‘秦国的军队不用就能获得三川,攻打楚国和韩国以牵制魏国,魏国不敢向东进军,这样就使得齐国孤立’。张仪的东进军队之辞又会告诉秦国什么呢?他会说‘秦国和韩国想要土地但军队已经准备就绪,声威从魏国发出,魏国想保持对齐楚两国的势力就有了凭借了’。魏国转变秦国和韩国争夺对齐楚的态度,楚王若不愿意给予土地,您使秦国和韩国的军队不用却得到了土地,这对您是一个很大的德行。秦国和韩国被韩冯和张仪所困扰而向东进军来显示自己的威严并屈服于魏国,您常常握着左券向秦国和韩国索要土地,这在您这里是善于的而对张仪来说则是多得好处了”。
赏析:
这段文字描述了战国时期齐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关系以及外交策略。通过对比和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齐国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来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也展示了战国时期各国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外交策略。

文中提到“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表明当时的齐国重视文化和政治策略。接着,提到“自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76人”,这些人均为齐国的文学和游说之士,他们的出现无疑增加了齐国的文化氛围和政治影响力。特别是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也为齐国带来了更多的战略资源。

文中还提到了齐国与其他国家如魏国、宋国的互动。例如与魏王的会面、与宋国的战争等等。这些互动不仅体现了齐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也展示了齐国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通过对话形式展现的策略和智慧,如“谓秦王曰‘请与韩地,而王以施三川’”,展示了齐国在外交策略上的巧妙运用。同时,这种策略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间的相互制约和竞争,以及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的智慧。

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和文化风貌,也揭示了当时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各国间的相互博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