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成侯驺忌与田忌不善,公孙阅谓成侯忌曰:“公何不谋伐魏,田忌必将。战胜有功,则公之谋中也;战不胜,非前死则后北,而命在公矣。”于是成侯言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十月,邯郸拔,齐因起兵击魏,大败之桂陵。于是齐最彊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33年,杀其大夫牟辛。

35年,公孙阅又谓成侯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之卜者,验其辞于王之所。田忌闻之,因率其徒袭攻临淄,求成侯,不胜而饹。

36年,威王卒,子宣王辟彊立。

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于秦孝公。

2年,魏伐赵。赵与韩亲,共击魏。赵不利,战于南梁。宣王召田忌复故位。韩氏请救于齐。宣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子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阴告韩之使者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将,孙子为师,救韩、赵以击魏,大败之马陵,杀其将庞涓,虏魏太子申。其后三晋之王皆因田婴朝齐王于博望,盟而去。

田敬仲完世家译文:    
    
田敬仲完(田完)是田完的后代,他继承并扩大了家族的势力。他在齐国担任重要职务,为齐桓公建立霸业做出了贡献。在公元前685年,陈国被吴国所灭,陈厉公的儿子田完逃亡到齐国,受到齐桓公的信任和重用。他担任工正(掌管官府经营的手工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成侯驺忌与田忌之间产生了矛盾,公孙阅向成侯建议说:“您为什么不策划进攻魏国呢?田忌一定会同意。如果战胜,您的计谋就成功了;如果战败,您也不会白白送命。”于是,成侯告诉齐威王这个建议。齐威王采纳了这个建议,派田忌率军南攻襄陵,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公元前33年,齐国的大夫牟辛被杀。公元前35年,公孙阅又对成侯说:“您不如让人在市场上占卜,说‘我是田忌的人!我三次战而三次胜利,声名显赫于天下。想要干一番大事,吉利还是不吉利’?”占卜者出来后,公孙阅派人逮捕了占卜者,验证了他的话语,并向齐威王报告了结果。田忌听后,率领部下袭击临淄,想要夺回成侯的位置。但未能成功,便逃往其他国家。    
    
到了宣王元年(公元前35年),秦国开始使用商鞅变法。周天子将国家权力授予秦孝公,使秦国成为西方强国。公元前32年,魏国攻打赵国。由于赵、韩两国关系密切,共同对抗魏国。赵国在南梁遭遇失败。这时,齐宣王召见田忌恢复他的职位。韩氏请求齐国援助。齐宣王召集大臣商议:“早点救援好还是晚点救援好?”驺忌子说:“不要救援。”田忌却说:“如果不救援,韩国就会灭亡并归附魏国。不如早点救援。”孙子说:“韩国和魏国的军队尚未衰竭时救援他们,就是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军队。这样反而受制于韩国。况且魏国有消灭国家的计划,韩国见到自己要灭亡,必然会向东向齐国求救。我们因此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等到魏军疲惫后再接应他们。这样一来,既可以获得好处又可提高自己的声望。”齐宣王认为孙子的建议很好,于是暗中告诉了韩国使者这个消息并派遣了军队。韩氏因依赖齐国而五战皆败,最终将国家交给齐国管理。齐国随即起兵,派遣田忌、田婴和孙膑率领军队,以解救韩国。他们大败魏军于马陵,杀死了魏将庞涓,俘虏了魏太子申。此后,三晋的君主都因为田婴朝拜齐王而来到博望城,然后一同离去。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了齐国从田敬仲到齐王建之间的历史变迁。其中涉及的政治斗争、军事策略以及个人智慧都体现了古代中国诸侯争霸的历史风貌。通过这些事件,读者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权力结构、国际关系以及政治策略的重要性。此外,通过对田忌等人决策过程的描写,读者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同时,文中对于卜卦、预言的叙述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命运和未来的看法。最后,通过这些故事可以看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智慧和勇气总是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