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后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后,封续酂侯,功臣莫得比焉。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龠,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萧何为吏,文而无害。及佐兴王,举宗从沛。关中既守,转输是赖。汉军屡疲,秦兵必会。约法可久,收图可大。指兽发踪,其功实最。政称画一,居乃非泰。继绝宠勤,式旌砺带
这首诗是关于中国汉代的历史人物萧何的记载。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翻译: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 —— 何素并不和曹参相处得好,但当何去世后,汉惠帝亲自前来看望他的病情并询问他:”你百年之后,有谁能取代你呢?”
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 —— 何回答说:”只有皇上了解我,知道我的为人。” 接着汉惠帝又问:”曹参怎么样?”
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 何顿首表示尊敬,说:”皇上得到了我,我很满足。即使死了也不遗憾!”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 何在购置土地和房产时总是选择偏僻的地方,家中不修建高墙大屋。他说:“如果后代中有贤德的人,就以我的俭朴为榜样;如果没有贤德的人,不要被那些权势之家所掠夺。”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 在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相国何去世,他死后被封为“文终侯”。
后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后,封续酂侯,功臣莫得比焉。 —— 他的后代因为犯罪失去侯位的共有四次,最终完全断绝,汉天子便又去寻找何太后的后裔,封她为“续酂侯”,而其他的功臣则无法与他们相比。
太史公曰:萧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龠,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 太史公司马迁评论道:萧何在秦朝的时候只是一个刀笔小吏,没有突出的才能。但在汉朝建立后,萧何遵循日月的光辉,谨慎地管理国家。他顺应民心反对秦朝的暴政,顺着历史潮流开始新的统治,像淮阴侯韩信、黥布等人都被处死,而萧何的功勋却非常显著。他在朝廷中的地位高于群臣,他的名字也流传了下来,和闳夭、散宜生等人并列为杰出的政治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萧何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成就。萧何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政治领袖,他的政治智慧和能力在汉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谨慎和稳健的管理方式,顺应民心反对秦朝的暴政,顺应历史潮流开始新的统治,使得汉朝能够顺利建立并发展起来。同时,他还注重选拔优秀的人才,使汉朝的政权得到了巩固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