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闲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诗句:

  •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
  • 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
  • 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
  • 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闲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译文:
在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曹参听说了这一消息,告诉下属赶快准备出行的事情,说:“我要前往相府上任了。”不久,派遣的人果然召唤曹参前往。曹参离开后,嘱咐他的副手说:“我将要管理齐国的监狱和市场事务,请你务必小心不要打扰他们。”副手说:“治理国家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吗?”曹参回答说:“并非如此。监狱和市场是用来包容各方的,如果现在你去烦扰它们,奸邪之人哪里会有容身之地呢?所以我才这么做。”
起初,曹参地位低微时与萧何关系很好;等到成为将军和丞相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到了萧何临终前,推荐的只有曹参一人。曹参接替萧何成为汉朝的丞相之后,处理政事没有改变萧何的任何规定。他选拔郡国官员时,只选择那些文辞不够华丽的、为人厚重的长者,凡是这样任命的官员,都立即提拔为丞相的属官。对于那些言辞锋利、刻薄、一心追求名声的官员,曹参一律予以排斥。他整天饮酒作乐,大臣和普通官吏以及他的宾客见到曹参与政事不上心,纷纷前来诉说自己的不满。每当有人来访,曹参总是端起酒杯让他们喝酒,聊着聊着,等对方想说话了,就再斟满酒让他们喝下,直到喝醉了才离去,始终没有人能说服他。曹参认为这样很好,认为这是常态。
曹参的住所后花园紧挨着其他官府,官府里的官吏每天都在那里饮酒唱歌。一些官吏讨厌这种行为,却无法阻止它发生,于是请求曹参允许他们进入花园游玩。当曹参听到这些官吏们醉酒歌唱的时候,就命令随从官吏把酒摆好,自己坐下和他们一起唱歌。

赏析:
曹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以其廉洁奉公、宽厚待人而闻名。《史记·史记·三十世家·曹相国世家》中描述了曹参的政治理念和管理方法。文章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了曹参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手腕。

曹参初出茅庐时,与好友萧何关系密切。后来成为将军和丞相之后,两人之间出现了裂痕。这反映了政治斗争中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曹参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加以应对,说明他有较高的政治智慧。

曹参对官吏的管理非常严格,他选拔的都是文辞不够华丽的、为人厚重的长者。这种做法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刻板,但实际上体现了他对人才的尊重和珍惜。他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这种观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曹参善于饮酒、享乐,但他并不会因此而放松对政事的处理。相反,他会利用这些时间去思考国家大事,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这种工作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曹参的宽容和开放也令人钦佩。当他的副手告诉他有人对他有所不满时,曹参并没有生气或者报复,而是选择了宽容和理解。这种胸怀宽广、不计较小节的品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