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以下是对留侯世家的详细解读,包括诗句、译文、关键词以及相应的赏析。
- 诗句原文: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译文: 张良身体多病,未曾独立领兵,一直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
- 赏析要点:
- 张良多病:描述了张良的健康状态,暗示了他可能因为疾病而无法亲自领军出征。
- 未尝特将:表明张良从未独自担任过将领,而是作为辅助的角色,参与军事和政治决策。
- 时时从汉王:突出了张良始终跟随刘邦行动,反映了他在刘邦心中的重要地位。
- 关键词分析:
- “未尝”:表示从未有过,强调张良的谦逊和低调。
- “特将”:意为单独领兵,显示张良在军事行动中的辅助角色。
- “时时”:表示随时,强调张良与刘邦之间的紧密联系。
- 背景延伸:
- 政治环境:秦朝末年,诸侯割据,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在这样的背景下,刘邦作为汉王,需要一批忠诚且有能力的谋士来辅助其统一天下。张良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忠诚得到了刘邦的青睐,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助手。
- 军事策略:张良多次随刘邦出谋划策,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如博浪沙狙击秦始皇的行动中,张良不仅提出了正确的战略方向,还成功地利用自己的智谋避免了战争的失败,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 人际关系:张良的一生充满了忠诚和奉献。他不仅忠于汉王刘邦,还忠于韩王信等昔日的盟友。他的这种忠诚和牺牲精神,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史记·三十世家·留侯世家》的分析,可以看到张良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的历史人物。他的故事和事迹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追求卓越,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