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既出,未去,闻苏秦死,乃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险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馀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明以严,将智以武,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大王不与秦,秦下甲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梁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梁攻其北,社稷安得毋危?
“且夫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彊,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数举兵,危亡之术也。臣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夫从人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秦祸,无及为已。是故原大王之孰计之。
张仪出使秦国后,未离开楚国时听说苏秦去世,于是劝说楚王道:“秦国的土地占天下的一半,军队的数目与四个国家的相敌,被险要带河流环绕,四面受围而坚固。虎贲之士有一百多万,战车千辆,骑兵一万匹,积粟如山丘。法令既已明确,士卒们安心忍受苦难而乐意为国而死,大王英明以严明,将军智勇以武备,即使是不出动军队,也可以席卷常山之险,必将折断天下之脊,天下还有敢于服从的国家,先灭亡。况且作为合纵的一国,没有与猛虎作战而和群羊作战的道理,老虎和羊不分明了。现在大王不如与猛虎而与群羊,臣下认为大王的计划是错误的。
“凡是天下的强国,不是楚国而是秦国,也不是楚国而是秦国;两国相互争斗,他们之间的势力不相容。大王如果不听从秦国,秦国就会出动军队占据宜阳,韩国上地不能通行。出兵河东,夺取成皋,韩国必然屈服,魏国则顺风而动。秦国进攻楚国的西部,韩国、魏国在北边攻打它,国家怎么能不危险呢?
“而且合纵的国家聚结弱小的力量来进攻强大的国家,不考虑敌情就轻率交战,国家贫困多次兴兵作战,这是危险的策略。臣下听说,兵力不足就不要与强敌挑战,粮食不足就不要与敌人持久。合纵的人修饰辩说,虚夸言辞,高扬国君的节操,只说利益不说危害,最后却导致秦国的祸患,来不及为自己作打算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