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西有巴蜀,大船积粟,起于汶山,浮江已下,至楚三千馀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食,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馀里,里数虽多,然而不费牛马之力,不至十日而距扞关。扞关惊,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甲出武关,南面而伐,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此其势不相及也。夫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

“大王尝与吴人战,五战而三胜,阵卒尽矣;偏守新城,存民苦矣。臣闻功大者易危,而民敝者怨上。夫守易危之功而逆强秦之心,臣窃为大王危之。

“且夫秦之所以不出兵函谷十五年以攻齐、赵者,阴谋有合天下之心。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楚人不胜,列侯执珪死者七十馀人,遂亡汉中。楚王大怒,兴兵袭秦,战于蓝田。此所谓两虎相搏者也。夫秦楚相敝而韩魏以全制其后,计无危于此者矣。原大王孰计之。

张仪列传
历史人物评析与策略分析

  1. 前言
  • 张仪其人其事简介
  • 史记中张仪形象概述
  • 本传记目的和研究方法
  1. 张仪出身及学习历程
  • 魏邑出身背景介绍
  • 鬼谷先生学术指导
  • 游说诸侯时期成就
  1. 苏秦与张仪对比分析
  • 二人学术与政治理念异同
  • 六国间合纵与连横策略差异
  • 张仪在战国时期战略地位
  1. 楚国经历与外交挑战
  • 楚相亡璧事件及其影响
  • 秦国对楚国态度转变
  • 楚国军事防御措施与结果
  1. 张仪的连横策略与实施
  • 连横思想形成过程及其意义
  • 如何通过外交手段增强魏国
  • 成功案例及其对后世启发
  1. 张仪与苏秦关系探讨
  • 两人合作与竞争的历史评价
  • 史料记载对张仪形象塑造
  • 张仪与苏秦对战国格局影响
  1. 张仪晚年生活与结局
  • 晚年政治变迁与个人命运
  • 张仪去世后对后世影响
  • 史书记载中的张仪形象总结
  1. 张仪列传综合赏析
  • 张仪生平事迹与思想价值
  • 张仪与苏秦比较分析
  • 《史记》张仪列传艺术成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