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拔之。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诗句

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拔之。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译文

四十六年,秦国攻击韩国的缑氏和蔺地,并占领了这两个地方。
四十七年,秦国派遣左庶长王龁进攻韩国,夺取了上党。上党的百姓逃到了赵国。赵国军队驻扎在长平,以此来控制上党的百姓。四月,王龁趁机进攻赵国。赵国任命廉颇将军率军抵御。赵国士兵冒犯秦国的斥候,秦国斥候斩杀了赵国副将茄。六月,赵国军队攻克了赵国的军队,夺取了两个城堡和四个县尉。七月,赵军修筑壁垒并坚守阵地。秦国又攻打赵军的壁垒,攻占了两个堡垒,击败了赵军的阵线,夺取了西面的壁垒。廉颇坚守壁垒等待着秦国的进攻,秦国多次挑战,但赵军却不肯出战。赵王多次因为这个问题责备廉颇。而秦国的相国应侯又派人带着重金前往赵国进行离间,说:“秦国最厌恶的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领兵,廉颇易于对付,而且投降了秦国。”赵王已经由于廉颇屡战屡败而对他非常愤怒,再加上听说秦国的反间计策,于是命令赵括替代廉颇将军率军去攻打秦国。秦国得知赵括之后,就暗中派出名将白起担任上将军。而王龁则担任尉裨将,命令军中有谁敢泄露白起将军的消息者立即斩首。赵括到来后,率领军队进攻秦军。秦军假装战败撤退,同时派出两支奇兵来截击他们。赵军追击胜利,逼近到秦军壁垒前。壁垒非常坚固,无法突破。然而秦军的两支奇兵却从两翼包抄过来,另外一支五千骑兵也隔断了赵军和壁垒间的通道。赵军被迫分为两部分,后勤补给线被切断。然而秦国派出轻装部队进攻他们。赵国战斗失利,于是修筑壁垒坚持防守,等待救援的到来。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了,于是就亲自率军进驻河内,赏赐给民众爵位每户一级,征调十五岁以上的所有男子前往长平,阻断了赵国的救援以及粮食供给。

注释

  • 司马迁: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史记》是他所著的历史传记集。
  • 白起:战国末期的军事家,秦国的重要将领之一,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著称。
  • 王龁:秦军将领,参与了长平之战。
  • 廉颇:赵国著名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
  • 马服君:即赵括的父亲赵奢(马服君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著名将领。
  • 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是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
  • 武安君:白起的别称,因其战功显赫而被封赏为“武安君”。
  • 廉颇赵括:两人都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主要军事将领。
  • 秦军:秦国的军队,在长平之战中是主要的侵略力量。
  • 斥候: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负责侦查敌情。
  • 辎重:战争中运送物资和武器的车辆及人员。
  • 轻兵:指装备轻便的士兵或步兵单位。

赏析

这段文本描述了长平之战的经过,展示了白起和廉颇两位将领的战术和策略。白起利用自己的战略智慧和指挥能力,成功抵挡住了赵国的进攻。而廉颇则表现出了他的勇猛和忠诚,尽管最终未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他的军事才能依然值得称赞。长平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反映了当时各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利益冲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