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的杰出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功卓著而闻名。王翦,同样是秦国的重要将领,以智勇双全著称,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赫赫战功。以下是对《史记·七十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的解读:
战略战术的运用:《史记·七十列传·白起王翦列传》详细记载了白起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特别是在长平之战中,他采取迂回、运动的战略战术,大败赵军。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不仅彰显了白起高超的军事智慧,也体现了他对战争全局的深刻理解。
军事成就的辉煌:白起的军事生涯充满了辉煌的战绩,从韩、赵、魏、楚大片领土的夺取,到攻克楚都郢的壮举,再到长平之战中坑杀俘虏四十余万人的震撼行为,他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些战绩不仅是对他个人才能的最好证明,更是秦国强大军事实力的象征。
政治斗争的影响:白起在政治斗争中同样显示出了非凡的智慧。由于被相范睢嫉妒,他先是称病不起,后被贬为士卒,最终不得不自杀。这一悲剧反映了战国时期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也提醒后人在权力斗争中必须保持清醒和理智。
人格魅力的展现:尽管白起在政治上失势,但他的人格魅力仍然为人所敬仰。他在临终前引剑自刎,表明了他对自己行为的坦然接受和对命运的无怨无悔。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历史影响的传承:白起和王翦的故事在《史记·七十列传·白起王翦列传》中得到完整记录,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段历史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启示,也是对后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白起和王翦的故事是战国时期秦国崛起和统一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段历史,不仅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两位杰出的军事家,也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