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其辞曰: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窈窈,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离悯之长鞠;抚情效志兮,俯诎以自抑。
译文
令尹子兰听说后大怒,终于派遣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后非常愤怒,于是将屈原放逐。
屈原走到江边时,身着破衣,沿着岸边吟唱着,面色憔悴,形容枯槁。这时一位渔夫见到他,便上前问:“你莫非是三闾大夫?为何来到这等凄苦之地?”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混浊不堪,我却独自清醒;众人都在沉溺,我却独自清醒。所以被放逐。”渔夫问:“圣人能够不被外物所束缚,而能随世推移。世界浑浊,为什么不顺着它流去,让它的波涛涌动?人们都沉醉了,为什么不品尝他们的酒糟而啜饮他们的糟粕呢?为什么怀抱珍珠和美玉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回答:“我听说过,新洗澡的人一定要弹掉帽子上的灰尘,新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落身上的尘埃。又有谁敢让自己的洁净接受世间的污秽呢?宁愿顺从大流而死在江中鱼腹之中,又怎么能用洁白的皎洁来蒙骗世俗的小人呢?”于是作《怀沙》之赋表达自己的心志。其辞曰:
“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窈窈,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离悯之长鞠;抚情效志兮,俯诎以自抑。”
赏析
屈原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自己遭遇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他通过自我反思,揭示了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的矛盾心理。屈原的诗风深沉、悲壮,语言质朴而富有力量,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关切。他的这种坚持正义和真理的精神,成为了后世许多文人士大夫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