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剪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闲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闲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诗句】
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
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已虏韩王,尽纳其地。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王剪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赵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闲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
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
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闲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

【译文】
荆轲于是会见了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传达了田光的话。
太子再次拜倒并跪下,膝盖爬行着流泪,过了一会才说:「我之所以告诫田先生不要开口,是想要完成一件大事的计谋。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不说话,难道是我的心意吗?」
荆轲坐定后,太子离开座位叩头说:「田先生不知道我的不成器,如果让我到前边去,我敢说一些话,这是上天之所以悲哀燕国而不抛弃它的孤子的缘由。如今秦国贪婪无厌,欲望不能满足。如果不是占有全中国的领土,统一天下的君王,他的贪心不会满足。现在已经俘虏了韩王,完全占有了他的领地。又发兵向南攻打楚国,向北威胁赵国;大王翦率领数十万军队抵挡漳水和邺地,而李信出兵太原、云中。赵国不能抵御秦国,必然会向秦国投降,投降了秦国就会带来灾祸降临到燕国身上。燕国小而且弱,屡次受到战争的困扰,现在估计全国的力量还不足以与秦国抗衡。诸侯服从秦国的旨意,没有人敢联合起来抗秦。我的个人想法很愚蠢,我认为如果真能得到天下的勇士派到秦国去,通过给他们重重的赏禄;秦王贪婪,他一定能够得到他所想要的。如果真的能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诸侯侵占的土地,就像曹沫挟持齐桓公一样,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能这样做,就趁机刺杀他。如果秦军大将在国外拥有强大的兵力而国内又有变乱,那么君臣之间就会互相怀疑,利用这个机会可以联合诸侯共同抗秦,那么秦国一定会失败。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是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听从谁的命令,只有您荆卿留心此事了。」
过了一会儿,荆轲说:「这是国家的大事,我平庸无能,恐怕不能胜任使命。」
太子立即向前叩头,坚决请求不要让位给他人,然后接受了这个职位。
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安排他在上等的住处居住。
太子每天来到荆轲门前,供应丰盛的酒食,赠送各种奇异的东西,车马美女都随心所欲地送给荆轲,以满足他的欲望。

【赏析】
本诗选自《史记·刺客列传》,讲述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荆轲是一个爱国志士,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首诗通过描述他和太子的对话,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的理想目标。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秦国的强大和燕国的弱小,以及各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这首诗语言简练明了,情感真挚感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