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详细记录了五位著名的刺客的事迹,包括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以下是对这五名刺客的具体分析:
- 曹沫:
- 曹沫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以勇力闻名,曾为鲁庄公效力。
- 在鲁庄公和齐国交战中,鲁国三战皆北,为了保住领土安全,鲁庄公献出遂邑作为交换条件与齐国议和。
- 尽管被尊为“曹子”,曹沫最终没有采取武力,而是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 专诸:
- 专诸是春秋末期吴国的著名刺客,以其精湛的武艺和忠诚著称。
- 专诸曾计划刺杀吴王僚,但因身份暴露未能成功,后因吴王僚被杀而遭追杀。
- 豫让:
- 豫让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以其忠诚和悲壮著称。
- 他曾经为了报恩刺杀赵襄子,但最终失败被杀,其事迹被后人传颂。
- 聂政:
- 聂政是战国时期的刺客,因其高超的剑术和义气闻名。
- 聂政为报严仲子知遇之恩,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最终刺杀了韩相侠累,但自己也被乱剑所伤而亡。
- 荆轲:
- 荆轲是战国晚期燕国的著名刺客,其事迹尤为后世传颂。
- 他在秦国执行任务时表现出极高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但最终未能成功刺杀秦王,反而被秦舞阳吓得变色,最终失败身亡。
《刺客列传》不仅是对战国时代刺客们英勇行为的记录,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对于正义和道义的坚守。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到刺客在国家和民族危机时刻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所做出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