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译文:
于是,他们互相商量,假称秦始皇传旨给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又给长子扶苏写信说:“我巡视天下,祈祷名山诸神以延长寿命。现在扶苏与将军蒙恬统率数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已经十余年了,不能前进,士兵大多消耗,没有建立任何战功。反而数次上书直言诽谤我所做之事,因为我没能罢黜他而让他成为太子,日夜怨恨。扶苏身为儿子不孝顺,应该赐剑自尽!将军蒙恬和扶苏关系疏远,本应了解他的阴谋。作为臣子却不忠诚,应该赐死,其兵马归属于裨将王离。” 并把书信用皇帝玺印封好,派使者送交胡亥,让他在上郡赐给扶苏。
使者到达后,拆开信件看,扶苏哭泣着走进内室,想要自杀。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在外边,还未确定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军队守卫边关,公子作为监军,这关系到天下的重任。如今一个使者来了,就自杀,怎么知道他不是诈谋?请再请示,请示后再自杀,还没到黄昏时分。”使者多次催促他。扶苏为人仁慈,对蒙恬说:“父亲赐给我死,我还怎么请求?”说完便自杀了。蒙恬不肯自杀,使者就把他交给官吏,把他关在阳周。
赏析:
这首诗是司马迁记载李斯、赵高等人因政治斗争被迫自杀的故事。诗中通过描绘扶苏和蒙恬的对话和行为,揭示了他们的矛盾心理和悲剧命运。扶苏为人仁厚,不愿看到父母被冤杀,因此选择了自杀;而蒙恬则因为忠于秦朝的江山社稷,不愿意屈服于奸臣的淫威,最终选择了自杀。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冲突,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悲壮和感人。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以及人们对于正义和真理的追求和捍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