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吾非不谏也,而不吾听也。凡古圣王,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费而无益于民利者禁,故能长久治安。令行逆于昆弟,不顾其咎;侵杀忠臣,不思其秧;大为宫室,厚赋天下,不爱其费。三者已行,天下不听。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麇鹿游于朝也。”
这首诗是《史记·七十列传·李斯列传》中的一段,赵高对李斯进行调查和审判。以下是逐句的译文:
赵高开始对李斯进行调查。李斯被束缚着,关在监狱中,抬头看着天空,叹息道:“哎!悲哀啊!不道德的君主,怎么能对付呢?以前,夏桀杀了关逢龙,纣王杀了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这三个人难道不是忠臣吗?但他们仍然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因为他们所忠诚的对象并不正确。现在我的智慧不如这三位,而二世的无道程度超过了桀、纣、夫差。如果我为了忠诚而死,那也应该是值得的。况且,二世的统治难道不混乱吗?他夷灭了自己的兄弟,自立为王,杀死了忠臣,使人们地位高低贵贱。他还建造了阿房宫,征收天下的赋税。我并不是不想劝谏,但却没有听进我的建议。古代圣明的君主,饮食都有节制,车马器物数量都有限制,房屋有规定的大小,发布命令和做事时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百姓,因此能够长治久安。他们的命令如果违背自己的意愿,就会不考虑后果;侵犯并杀害忠臣,不会考虑其带来的灾难;大兴土木,加重赋税给百姓,也不会考虑其花费的财物。这三件事情都已经实施,但天下并没有听从。如今反叛者已经占据了国家的一半,但他们的心还没有觉悟,而你却任用赵高作为辅佐,我一定会看到敌军来到咸阳城下,麋鹿也会在朝廷上游荡。”
这首诗反映了李斯对秦二世的不满和忧虑。他认为秦二世的暴政已经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认为如果不改变现状,将会面临更严重的后果。然而,他也明白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有限,无法改变这个局面,只能寄希望于他人能够醒悟过来,从而挽救国家的危机。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而有力。它充分展示了李斯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既有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也有他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绝望。通过他的言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残酷和无情,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