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夫俭节仁义之人立于朝,则荒肆之乐辍矣;谏说论理之臣间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则淫康之虞废矣。故明主能外此三者,而独操主术以制听从之臣,而修其明法,故身尊而势重也。凡贤主者,必将能拂世磨俗,而废其所恶,立其所欲,故生则有尊重之势,死则有贤明之谥也。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然后能灭仁义之涂,掩驰说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聪掩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谏说忿争之辩。故能荦然独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若此然后可谓能明申、韩之术,而修商君之法。法修术明而天下乱者,未之闻也。故曰“王道约而易操”也。唯明主为能行之。若此则谓督责之诚,则臣无邪,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主严尊则督责必,督责必则所求得,所求得则国家富,国家富则君乐丰。故督责之术设,则所欲无不得矣。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若此则帝道备,而可谓能明君臣之术矣。虽申、韩复生,不能加也。
李斯列传
且夫俭节仁义之人立于朝,则荒肆之乐辍矣;谏说论理之臣间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则淫康之虞废矣。故明主能外此三者,而独操主术以制听从之臣,而修其明法,故身尊而势重也。
注释:这里讨论了三种人的行为对君主统治的影响,分别是节俭、仁义的人、直言进谏的大臣和忠诚于国家、不惜牺牲生命的士人。这些行为如果得到妥善管理和引导,可以防止君主被不良行为所影响。
凡贤主者,必将能拂世磨俗,而废其所恶,立其所欲,故生则有尊重之势,死则有贤明之谥也。
注释:这里的“拂世磨俗”指改变社会风气,“废其所恶”是指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事物,“立其所欲”是指提倡并实施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或行为,这样君主就能在民众中有崇高的地位,死后也能享有美好的名声。
是以明君独断,故权不在臣也。然后能灭仁义之涂,掩驰说之口,困烈士之行,塞聪掩明,内独视听,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谏说忿争之辩。
注释:“明君独断”意味着明智的君主能够独立做出决策,不受他人意见的影响。“灭仁义之涂”是指清除所有不合乎君主意愿的仁义道德观念。“掩驰说之口”是压制那些只懂理论而不知实践的纵横家的言论。通过这样的手段,君主可以有效地控制群臣,使其不敢有违背自己意志的行为。
故能荦然独行恣睢之心而莫之敢逆。若此然后可谓能明申、韩之术,而修商君之法。
注释:“荦然独行恣睢之心”指的是君主能够坚定地推行自己的政策和意志,而不受外界干扰。“莫之敢逆”是指没有人敢于反抗他的意志。这句话表明只有君主能够做到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理解和应用申不害、商鞅等法家的治国理念。
法修术明而天下乱者,未之闻也。故曰“王道约而易操”。唯明主为能行之。
注释:“法修术明”意味着法律完善且政策明确。“天下乱者”指的是如果天下混乱,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治理方式。“王道约而易操”强调的是君王应当以简单的方式去实现治理,不需要过于复杂的手段。
若此则谓督责之诚,则臣无邪,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主严尊则督责必,督责必则所求得,所求得则国家富,国家富则君乐丰。
注释:如果君王坚持严格地督促检查,那么下属就不会有奸邪之心,这样一来,国家就会稳定。国家的稳定反过来会让君主更加尊重自己,从而使得君主的命令能够得到坚决的执行。最终,这将导致国家的富强和个人的快乐。
故督责之术设,则所欲无不得矣。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若此则帝道备,而可谓能明君臣之术矣。虽申、韩复生,不能加也。
注释:“督责之术”指的是严格的督查和考核制度。“救过不给”意味着当臣下犯错后,不会因为害怕惩罚而被放过。“何变之敢图”表示臣下会因为知道无法逃避惩罚而不敢进行任何改变。最后,这句话强调即使像申不害和商鞅这样的法家高手再世,也不可能超越这种严格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