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韩子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则能罚之加焉必也。故商君法,刑弃灰于道者。夫弃灰,薄罪也,而被刑,重罚也。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是故韩子曰“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搏”者,非庸人之心重,寻常之利深,而盗跖之欲浅也;又不以盗跖之行,为轻百镒之重也。搏必随手刑,则盗跖不搏百镒;而罚不必行也,则庸人不释寻常。是故城高五丈,而楼季不轻犯也;泰山之高百仞,而跛牧其上。夫楼季也而难五丈之限,岂跛也而易百仞之高哉?峭堑之势异也。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今不务所以不犯,而事慈母之所以败子也,则亦不察于圣人之论矣。夫不能行圣人之术,则舍为天下役何事哉?可不哀邪!
【诗句】:
故韩子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则能罚之加焉必也。
【译文】:
韩非子说:“慈爱的母亲会生出败家子,严厉的家族没有强盗。”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能够施加的刑罚必须加重。所以商鞅的法律,对在路上丢弃灰土的人进行处罚。丢弃灰土是轻微的罪行,但被处罚则是严重的行为。只有明智的君主才能深重地监督那些轻微罪行。对于轻微的罪行也要严格监督,那么对于严重的罪行又怎能不严惩呢?因此民众不敢触犯。所以韩非子说:“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搏”的原因,不是因为庸人的心太重,寻常的利益太深,也不是因为盗跖的欲望太浅;同样,盗贼也不会因盗贼的行为而轻视百镒的重量。盗贼必定会随手被抓,因此盗跖不会去抓取百镒;同样,刑罚不必严格执行,庸人也不会舍弃寻常的利益。这就是说,即使城楼高五丈,盗贼也不会轻易越出;即使泰山高达百仞,跛脚的牧人也可以轻松攀登。楼季难以越过五丈高的城墙,难道跛脚的牧人却可以轻易攀登百仞的山吗?这是由于地势不同。明智的君主圣王之所以能够长久地保持尊贵的地位,长期执掌着重要的权力,并独占天下的利益,并非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独断专行并且严格监督和责成,必定要深重的处罚罪犯们,因此天下人都不敢触犯他们。现在不去努力实行圣人的方法,而去效仿慈母败坏儿子的行为,那就不懂得圣人的言论了。如果不能实行圣人的办法,那么放弃为天下服务还有什么意义呢?这不是值得哀怜吗!
【赏析】:
本篇通过韩非子的话,阐述了严明法纪和赏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韩非子的论述深刻地指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法律和刑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统治者不能严格执法,那么即使是再仁慈、再宽容的人也会走向错误的道路。文章强调了统治者应当具备的威权以及这种威权所带来的震慑作用。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一个关于“布帛寻常,庸人不释, 铄金百溢,盗跖不搏”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在讽刺某些统治者过分追求表面的荣耀和利益,忽视了真正的价值和原则。
文章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严刑峻法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只有在严格的法律面前,人们才会敬畏并遵守规矩。对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一旦被纳入到法律的约束范围中,其后果就会变得非常严重。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