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赵王乃与张耳、陈馀北略地燕界。赵王闲出,为燕军所得。燕将囚之,欲与分赵地半,乃归王。使者往,燕辄杀之以求地。张耳、陈馀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舍中皆笑曰:“使者往十馀辈,辄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将见之,问燕将曰:“知臣何欲?”燕将曰:“若欲得赵王耳。”曰:“君知张耳、陈馀何如人也?”燕将曰:“贤人也。”曰:“知其志何欲?”曰:“欲得其王耳。”赵养卒乃笑曰:“君未知此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棰下赵数十城,此亦各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卿相终己邪?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顾其势初定,未敢参分而王,且以少长先立武臣为王,以持赵心。今赵地已服,此两人亦欲分赵而王,时未可耳。今君乃囚赵王。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燕将以为然,乃归赵王,养卒为御而归。
诗句
韩广至燕,燕人因立广为燕王。赵王乃与张耳、陈馀北略地燕界。赵王闲出,为燕军所得。燕将囚之,欲与分赵地半,乃归王。使者往,燕辄杀之以求地。张耳、陈馀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舍中皆笑曰:“使者往十馀辈,辄死,若何以能得王?”乃走燕壁。燕将见之,问燕将曰:“知臣何欲?”燕将曰:“若欲得赵王耳。”曰:“君知张耳、陈馀何如人也?”燕将曰:“贤人也。”曰:“知其志何欲?”曰:“欲得其王耳。”赵养卒乃笑曰:“君未知此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棰下赵数十城,此亦各欲南面而王,岂欲为卿相终己邪?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顾其势初定,未敢参分而王,且以少长先立武臣为王,以持赵心。今赵地已服,此两人亦欲分赵而王,时未可耳。今君乃囚赵王。此两人名为求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灭燕易矣。”燕将以为然,乃归赵王,养卒为御而归。
译文
韩广到燕国后,燕人便立他为燕王。赵王便和张耳、陈馀向北攻占了燕国的边境。赵王外出时,被燕军俘虏。燕将打算处死他,要求归还一半赵国的土地。于是赵王派遣的使者前往燕国,但都被燕军杀害了。张耳、陈馀对此感到担忧。有一个家奴在张耳、陈馀的住所请求他们帮助,表示自己可以为赵王讲情,让他回国。张耳、陈馀的家奴都嘲笑说:“我们的使者已经被杀死十几次了,你们怎么能救回我们的大王呢?”于是他们跑到燕国的壁垒。燕军的将领见到他们,问道:“您知道我为什么想要您的大王吗?”家奴回答:“您是想要大王的呀!”将领问:“您知道张耳和陈馀是怎样的人吗?”家奴回答说:“他们是贤明的人。”将领问:“您了解他们的野心是什么吗?”家奴说:“他们的野心是想得到自己的大王呀。”赵家的家奴接着笑道:“您还不知道这两个人的真实意图。武臣、张耳、陈曦曾带领着几十个士兵攻占了赵国的几十座城池,他们都想南面称王,难道他们真的只想当个卿或相终身吗?臣子和君王怎能在同一时间行事呢!只是考虑到他们势力刚刚稳定,不敢立即分封而称王,而是按照年龄先后让武臣做了国王,以此来维护赵国的民心。现在赵国已经臣服,这两个人也想瓜分赵国称王,时机还不成熟。现在您却把赵王囚禁起来。这两人名义上是要求赵国的王,实际上却希望燕国杀掉他的大王,这就是两个贤明的人联合起来自立为王。如果用一个赵国来换取燕国,何况还有两位贤明的王一起辅佐,那么要求杀掉大王的罪名就很容易成立,灭掉燕国就容易得多了。”燕将认为他说得对,就将赵王释放,并请那位家奴做向导返回赵国。
注释
- 韩广至燕 - 韩广到达燕国并被封为燕王。
- 燕人因立广为燕王 - 燕国人民因此决定拥立韩广为燕王。
- 赵王乃与张耳、陈馀北略地燕界 - 赵王于是与张耳和陈馀一同向北侵占燕国的边境。
- 张耳、陈馀患之 - 张耳和陈馀对他们的处境感到忧虑。
- 有厮养卒谢其舍中曰“我为公说燕” - 有个家奴在张耳、陈馀的住所里向他表示感谢,说:“我可以帮你说服燕国。”
- 舍中皆笑曰”使者往十馀辈,辄死,若何以能得王” - 张耳、陈馀的家中仆人笑着回答说:“我们派出去的使者已经有十几位被杀死了,您凭什么能够救出大王?”
- 乃走燕壁 - 因此他们迅速跑向了燕国的壁垒。
- 燕将见之,问燕将曰“知臣何欲” - 燕军的将领见到了张耳、陈馀,问道他对自己的想法是什么。
- 燕将曰“若欲得赵王耳” - 燕将回答:“你的目的是想要赵国的大王啊。”
- 曰“君知张耳、陈馀何如人也” - 燕将又问:“您知道张耳和陈馀是什么样的人物吗?”
- 曰“贤人也” - 燕将回答说:“他们是贤明的人。”
- 曰“知其志何欲” - 燕将继续询问:“您了解他们的野心是什么吗?”
- 曰“欲得其王耳” - 张耳和陈馀回答道:“他们想要的是赵国的大王。”
- 赵养卒乃笑曰:’君未知此两人所欲也。夫武臣、张耳、陈曦曾带领着几十个士兵攻占了赵国的几十座城池,他们都想南面称王,难道他们真的只想当个卿或相终身吗?臣子和君王怎能在同一时间行事呢!只是考虑到他们势力刚刚稳定,不敢立即分封而称王,而是按照年龄先后让武臣做了国王,以此来维护赵国的民心。现在赵国已经臣服,这两个人也想瓜分赵国称王,时机还不成熟。现在您却把赵王囚禁起来。这两人名义上是要求赵国的王,实际上却希望燕国杀掉他的大王,这就是两个贤明的人联合起来自立为王。如果用一个赵国来换取燕国,何况还有两位贤明的王一起辅佐,那么要求杀掉大王的罪名就很容易成立,灭掉燕国就容易得多了。”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和燕国的争霸过程,特别是赵王与张耳、陈馀以及张耳、陈馀的家奴之间的故事。诗中描绘了赵国和燕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张耳、陈馀和家奴之间的互动。通过这些描述,诗人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