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钜鹿。钜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馀,陈馀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馀,使张黡、陈泽往让陈馀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陈馀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馀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张黡、陈泽曰:“事已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后虑!”陈馀曰:“吾死顾以为无益。必如公言。”乃使五千人令张黡、陈泽先尝秦军,至皆没。
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钜鹿。钜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馀,陈馀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
翻译:
章邯率军抵达邯郸,将当地居民全部迁到河内,摧毁了他们的城市。张耳和赵王歇逃入钜鹿城,王离将他们包围。陈馀向北调动常山的军队,得到了数万人的支持,驻扎在钜鹿的北部。章邯的军队在钜鹿南部的棘原扎营,并在那里修筑了一条通道,通向黄河,供给王离军队的粮草。王离的军队粮食充足,迅速攻击钜鹿。钜鹿城中粮食耗尽,兵力又少,张耳多次派人召见陈馀,而陈馀自忖兵力太少,无法对抗秦军,因此不敢前去救援。
注释:
- 章邯:秦国将领,负责围攻钜鹿。
- 邯郸:当时是赵国的首都,被秦军占领。
- 巨鹿:钜鹿之战的主要战场。
- 王离:王翦的儿子,参与攻打钜鹿。
- 常山:陈馀所在的地区。
- 钜鹿城:张耳和赵王歇的避难所。
- 王翦:秦国著名将领,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赫赫战功。
- 张黡、陈泽:张耳派出去传达命令的人。
- 刎颈交:形容朋友间生死与共的关系。
- 里吏:基层官员,这里指负责管理里的官吏。
- 公乘氏:富人,将女儿嫁给陈馀。
- 里监门:村里的门卫。
赏析: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是司马迁记载战国末期的历史文献,详细描述了张耳和陈馀在秦朝末年的一系列事件。文章通过叙述两人从互相信赖到最终因利益冲突反目成仇的转变过程,展现了人性中善变的一面以及忠诚与背叛的戏剧性转变。《史记》作为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还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和丰富的情节展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和人性的多样性。这篇传记通过具体的事件描绘了两位人物的命运变迁,体现了历史的真实与人性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