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馀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闲自杀。卒存钜鹿者,楚力也。
于是赵王歇、张耳乃得出钜鹿,谢诸侯。张耳与陈馀相见,责让陈馀以不肯救赵,及问张黡、陈泽所在。陈馀怒曰:“张黡、陈泽以必死责臣,臣使将五千人先尝秦军,皆没不出。”张耳不信,以为杀之,数问陈馀。陈馀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乃脱解印绶,推予张耳。张耳亦愕不受。陈馀起如厕。客有说张耳曰:“臣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今陈将军与君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张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而陈馀还,亦望张耳不让,遂趋出。张耳遂收其兵。陈馀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由此陈馀、张耳遂有却。
原诗:
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馀人,来,皆壁余旁,未敢击秦。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闲自杀。卒存钜鹿者,楚力也。
译文:
在这个时候,燕国、齐国和楚国听到赵国陷入困境,都前来救援。张敖也向北收集了代国的兵力,得到了一万多人,来到赵军营地附近,但没有立即进攻秦国。项羽的军队多次切断了章邯的甬道,王离的军队缺粮,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终于打破了章邯的军队。章邯的军队撤退,诸侯军队才敢攻打包围巨鹿的秦军,最终俘虏了王离。涉闲自杀。能够保全钜鹿的是楚国的力量。
注释:
- 当是时:那个时候。
- 燕、齐、楚:指的是战国时期的三个国家——燕国、齐国和楚国。
- 陈馀: 即陈泽,陈胜的弟弟,后来成为反秦势力的一部分。
- 张耳: 即张黡,张耳的弟弟,后来成为反秦势力的一部分。
- 张敖:即赵歇,赵国的公子,后来成为赵王。
- 北收代兵:指在北方征召并集中代国的士兵。
- 甬道:古时候用来输送军粮或物资的隧道。
- 王离:秦将王贲的儿子,负责防守巨鹿城。
- 钜鹿:位于今天河北省邢台市。
- 卒:最后、终于、最终。
- 楚力:指楚国的力量。
- 卒存钜鹿者:最终保住钜鹿的人。
- 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单独和部下几百人到河边捕鱼狩猎。
赏析:
此段描述的是秦末时期,赵王歇、张耳等联合抗秦的历史片段。文中通过描写各国对赵王歇的支援,以及陈馀与张耳之间的冲突和和解,展现了当时政治力量的对比和变化。特别是提到“卒存钜鹿者,楚力也”,揭示了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楚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赵国的抗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文中还描绘了项羽英勇善战、果断决策的形象,以及他如何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扭转战局、最终击败秦军的历程。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