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迁为齐相。徙为吴相,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国多奸。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溼,君能日饮,毋何,时说王曰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盎用种之计,吴王厚遇盎。

盎告归,道逢丞相申屠嘉,下车拜谒,丞相从车上谢袁盎。袁盎还,愧其吏,乃之丞相舍上谒,求见丞相。丞相良久而见之。盎因跪曰:“愿请闲。”丞相曰:“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掾议,吾且奏之;即私邪,吾不受私语。”袁盎即跪说曰:“君为丞相,自度孰与陈平、绛侯?”丞相曰:“吾不如。”袁盎曰:“善,君即自谓不如。夫陈平、绛侯辅翼高帝,定天下,为将相,而诛诸吕,存刘氏;君乃为材官蹶张,迁为队率,积功至淮阳守,非有奇计攻城野战之功。且陛下从代来,每朝,郎官上书疏,未尝不止辇受其言,言不可用置之,言可受采之,未尝不称善。何也?则欲以致天下贤士大夫。上日闻所不闻,明所不知,日益圣智;君今自闭钳天下之口而日益愚。夫以圣主责愚相,君受祸不久矣。”丞相乃再拜曰:“嘉鄙野人,乃不知,将军幸教。”引入与坐,为上客。

【诗句】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士卒皆争为死。迁为齐相。徙为吴相,辞行,种谓盎曰:“吴王骄日久,国多奸。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南方卑溼,君能日饮,毋何,时说王曰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脱。”

【译文】
然而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进谏,不能长时间留在朝廷,被调任为陇西都尉。他对士兵十分仁爱,士兵们都非常愿意为他效命。后来他被调任齐国国相,又迁徙到吴国做国相,在告别的时候,种对袁盎说:“吴王的骄傲已经久了,国内的奸臣很多。现在如果想要弹劾治理他们,他如果不上奏报告给国君,就像用锋利的剑刺杀国君一样。南方地势低湿,您如果能够天天饮酒,不要担心,有时候可以劝导大王说不要造反就停止。这样的话,幸运的话您可能还能脱离危险。”

【注释】

  1. 然:转折词,表示前后情况相反或相对。
  2. 数:屡次,多次。
  3. 不得久居中:不能长时间留在朝廷。
  4. 调:调职,换工作。
  5. 陇西都尉:官名,是汉朝设置的地方官职之一,主要负责一方的军事、行政事务。
  6. 仁爱士卒:对士兵非常仁慈,爱护士兵。
  7. 卒:士兵,军人。
  8. 迁为齐相:由某职位调动到另一个地方担任宰相。
  9. 徙:迁移、调动。
  10. 吴相:官名,指的是吴国的丞相。
  11. 辞行:告别离开。
  12. 种:指种生,可能是袁盎的朋友或者同僚。
  13. 吴王:指吴王刘濞。
  14. 骄日久:形容吴王骄傲自满已经很长时间了。
  15. 国多奸:国家有很多奸佞的人。
  16. 劾治:弹劾并惩治。
  17. 南方卑溼:南方地势偏低且潮湿,比喻环境恶劣。
  18. 君能日饮:如果您能够天天喝酒的话。
  19. 毋何:没有其他事情了。
  20. 时说王曰毋反而已:时常劝说大王说不要造反。
  21. 幸得脱:幸运地脱离危险。
  22. 陈平、绛侯:两位古代著名的政治家,陈平与周勃共同辅佐刘邦平定天下,成为汉初三杰之一;绛侯(周勃)则是汉朝建立初期的重要将领和辅政大臣。
  23. 自闭钳天下之口:自己封闭自己的嘴,不让外界的言论自由传播。
  24. 圣智:指智慧非常高明。
  25. 今自闭钳天下之口而日益愚:现在你封闭了自己的嘴,不让言论自由,却越来越愚蠢。
  26. 以圣主责愚相:把一个明智的君王交给一个愚昧的宰相。
  27. 将军幸教:将军有幸教导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袁盎与申屠嘉之间对话的场景,展现了袁盎的智慧和机智,以及他对政治局势敏锐的洞察力。同时,通过对申屠嘉的描写,也体现了袁盎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政治斗争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情节紧凑,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