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用任安为益州刺史,以田仁为丞相长史。

田仁上书言:“天下郡太守多为奸利,三河尤甚,臣请先刺举三河。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宜先正三河以警天下奸吏。”是时河南、河内太守皆御史大夫杜父兄子弟也,河东太守石丞相子孙也。是时石氏九人为二千石,方盛贵。田仁数上书言之。杜大夫及石氏使人谢,谓田少卿曰:“吾非敢有语言也,原少卿无相诬污也。”仁已刺三河,三河太守皆下吏诛死。仁还奏事,武帝说,以仁为能不畏彊御,拜仁为丞相司直,威振天下。

其后逢太子有兵事,丞相自将兵,使司直主城门。司直以为太子骨肉之亲,父子之间不甚欲近,去之诸陵过。是时武帝在甘泉,使御史大夫暴君下责丞相“何为纵太子”,丞相对言“使司直部守城门而开太子”。上书以闻,请捕系司直。司直下吏,诛死。

翻译:

史记·七十列传·田叔列传
后来朝廷任用田安为益州刺史,以田仁为丞相长史。
田仁上书说:“天下郡太守多为奸利,三河尤其严重,我请求先整治三河来警告天下的奸吏。”这时河南、河内太守都是御史大夫杜父兄子弟,河东太守是石丞相子孙,石氏当时有九人为二千石官员,正很尊贵。田仁多次上书指出这些弊端。御史大夫和石氏的人都表示歉意,说:“我们不敢有言语,希望您不要诬陷污蔑我们啊。”田仁已经整治了三河,三河太守都被逮捕处死。田仁回到朝廷后上奏政事,武帝很高兴,认为他不畏强权,于是任命他为丞相司直(即丞相府的监察官),声威震动天下。
后来太子有战事,丞相亲自率兵,派司直主管城门。司直认为太子是骨肉之亲,父子之间不宜过分接近,就避开到诸陵那边去了。这时武帝在甘泉宫,派御史大夫暴君下来责问丞相:“你为什么纵容太子?”丞相回答说:“是派司直管理城门而放太子出去的。”武帝上奏此事,请求逮捕司直。司直被逮捕入狱,诛杀。

赏析: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历史著作,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七十列传》:指《史记》中的七十七篇列传。《史记》共有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五部分。其中“七十列传”指的是除去自序、太史公赞、孔子世家、伯夷列传、管晏列传、老子列传之外,共计七十篇传记。
“田叔列传”:指《史记·卷一百十三》的“田叔列传”,记录了汉代田叔的生平事迹。
“其后用任安为益州刺史,以田仁为丞相长史。”:这里提到了汉武帝时期的两位人物——任安和田仁。任安后来被任命为益州刺史,而田仁则担任了丞相长史(即丞相府的秘书长)。
“田仁上书言:‘天下郡太守多为奸利,三河尤甚,臣请先刺举三河。’”:这段话讲述了田仁上书向武帝进言的情况。他指出全国的郡太守中有很多人贪墨求利,尤其是三河地区的太守尤为严重,所以他认为应该首先整治这三河地区的太守。
“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宜先正三河以警天下奸吏。”:在这里,田仁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想法和做法。他认为三河地区的太守之所以如此行事,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中贵人的支持,而且与三公也有亲戚关系,因此他们敢于肆无忌惮地做坏事,所以他认为应该先整治这三河地区的太守,以此来警示天下的贪官污吏。
“是时河南、河内太守皆御史大夫杜父兄子弟也,河东太守石丞相子孙也。是时石氏九人为二千石,方盛贵。”:这段文字描述了当时河南和河内两郡太守的背景信息。这两个郡的太守都是御史大夫家族的成员,而御史大夫则是当时朝廷的重要官职之一。此外,河东郡的太守还是石丞相的子孙。当时石氏家族中有九人担任二千石的官职,因此非常显赫。
“逢太子有兵事,丞相自将兵,使司直主城门。司直以为太子骨肉之亲,父子之间不甚欲近,去之诸陵过。”:在这里,田仁再次上书向武帝进言,指出了当时的情况。他说当太子有战事时,丞相亲自率领军队出征,而司直却负责守护城门。他认为司直不应该因为自己和太子是亲属而有所偏袒,不应该过于亲近,因此他建议司直应当离开城门到其他地方去处理事务。
“是时武帝在甘泉,使御史大夫暴君下责丞相‘何为纵太子’,丞相对言‘使司直部守城门而开太子’。”:这段话进一步描述了武帝与御史大夫之间的对话。当时武帝正在甘泉宫,他派遣御史大夫暴君下来质问丞相。暴君质问丞相为什么纵容太子。而丞相回答说是让司直负责守护城门,并允许太子出城。
“上书以闻,请捕系司直。”:最后这段文字讲述了司直最终被逮捕入狱的结局。因为司直的行为违背了朝廷的旨意,所以皇帝派人向御史大夫报告此事,并要求逮捕司直。最终司直被逮捕入狱,并被处决。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田仁的一系列行动和言论,展现了他在面对国家危机和个人困境时的勇敢和坚持,以及他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