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太子立车北军南门外,召任安,与节令发兵。安拜受节,入,闭门不出。武帝闻之,以为任安为详邪,不傅事,何也?任安笞辱北军钱官小吏,小吏上书言之,以为受太子节,言“幸与我其鲜好者”。书上闻,武帝曰:“是老吏也,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安有当死之罪甚众,吾常活之,今怀诈,有不忠之心。”下安吏,诛死。
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知进而不知退,久乘富贵,祸积为祟。故范蠡之去越,辞不受官位,名传后世,万岁不忘,岂可及哉!后进者慎戒之。
诗句解析:
- 是时 - 指的是在任安任北军使者护军的时候。
- 为北军使者护军 - 担任北军中尉的官职,负责保护军队和指挥军事。
- 太子立车北军南门外 - 太子在北军南门设立临时住所,可能是为了观察或处理某些情况。
- 召任安 - 召唤任安,可能是因为有紧急情况或需要他出谋划策。
- 与节令发兵 - 接到命令后,开始调动军队。
- 安拜受节 - 任安接受符节,这是古代授予将领权力的象征。
- 入,闭门不出 - 进入内室,不出门,可能是因为内部有紧急情况或需要保持机密。
- 武帝闻之 - 汉武帝得知了这件事,表示对任安的行为感到疑惑和不解。
- 以为任安为详邪 - 认为任安是在虚张声势,故意装模作样。
- 不傅事 - 不参与实际事务工作,可能是因不满现状或其他原因。
- 何也?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 笞辱北军钱官小吏 - 责骂或羞辱北军的钱粮官员。
- 小吏上书言之,以为受太子节 - 小吏上奏皇帝,说任安接受了太子的命令,可能涉及到某种秘密任务。
- 言‘幸与我其鲜好者’ - 暗示自己与太子关系亲密,得到宠爱的人会是他的朋友。
- 书上闻,武帝曰:“是老吏也,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 - 上奏的奏章被上报给汉武帝后,武帝认为任安是一个老于世故的官吏,见到战争发生,希望坐观成败,看到胜利的人就想要归附,显示出他有二心。
- 安有当死之罪甚众,吾常活之 - 任安犯了众多罪行,但武帝常常宽宥他。
- 今怀诈,有不忠之心 - 如今心怀欺诈,有不忠的心意。
- 下安吏,诛死 - 将任安逮捕并处决。
译文:
在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的任安时期,太子在北军南门设立了临时住所,召见了任安并给他符节让他发兵。任安接受符节后进入内室闭门不出。汉武帝听说这件事后,认为任安是在虚张声势,故意装模作样。汉武帝责备他,说他不应该这样做。任安受到责问后自杀身亡。
月亮满盈后就会缺损,事物兴盛后会衰退,这是天地的自然规律。只知道进步而不知道后退,长期享受富贵,最终会招来灾难。范蠡离开越国时辞去不受官位,他的名声传遍后世,万世不忘。这怎么能与之相比呢!后来的领导者要引以为戒。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场中的忠诚与背叛、正直与奸诈的斗争。通过描述任安的经历,展示了一个官员在面对国家和民族危机时的选择,以及他个人命运的起伏。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忠诚、廉洁、智慧等价值观的思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