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意曰:他所诊期决死生及所治已病众多,久颇忘之,不能尽识,不敢以对。

问臣意:“所诊治病,病名多同而诊异,或死或不死,何也?”对曰:“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古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规矩,县权衡,案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有数者能异之,无数者同之。然脉法不可胜验,诊疾人以度异之,乃可别同名,命病主在所居。今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所以别之者,臣意所受师方适成,师死,以故表籍所诊,期决死生,观所失所得者合脉法,以故至今知之。”

问臣意曰:“所期病决死生,或不应期,何故?”对曰:“此皆饮食喜怒不节,或不当饮药,或不当针灸,以故不中期死也。”

问臣意:“意方能知病死生,论药用所宜,诸侯王大臣有尝问意者不?及文王病时,不求意诊治,何故?”对曰:“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皆使人来召臣意,臣意不敢往。文王病时,臣意家贫,欲为人治病,诚恐吏以除拘臣意也,故移名数,左右不修家生,出行游国中,问善为方数者事之久矣,见事数师,悉受其要事,尽其方书意,及解论之。身居阳虚侯国,因事侯。侯入朝,臣意从之长安,以故得诊安陵项处等病也。”

译文

司马迁·史记·卷七十九·列传·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
臣意说,我所治疗的病例期限可以决定生死,以及我所治愈的疾病种类繁多,我渐渐忘记它们了,不能完全认识清楚,不敢以对。
问臣意:“你所诊治的病,病名很多但诊断不同,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没有死,这是什么原因呢?”回答:“病名大多相似,无法判断,因此古代圣人制定了脉法,用来起度量和规定规矩,悬挂权衡,依据绳墨调整阴阳,别人根据他们的脉来分别命名,与天地相合,参验于人,所以能区分各种疾病,有数的能够辨别差异,无数的则相同。然而脉法无法穷尽验证,通过诊察人的病症来判定差异,就可以区分名称相同的疾病,命其主症所在。现在臣意所诊治的病人都有诊断记录。之所以可以鉴别,是由于臣意所学到的师方刚完成,师方一结束,就根据表籍记录的诊断日期来确定病情,观察所得与失之是否相符,符合脉法,所以至今还了解。”
问臣意:“你所确定的病症期限可以决定生死,有的不按期限死亡,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这是因为饮食喜怒不节制,或不当饮药,或不当针灸,以致中期死亡。”

问臣意:“您的医术能知道生死,讨论药物的使用,诸侯王大臣有询问过您的吗?还有文王患病时,您不向他求治,为什么?”回答:“赵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都派人来召唤臣意,臣意不敢前往。文王患病时,臣意家境贫寒,想为人治病,诚恐官吏会拘捕我,所以改变姓名,左右不修家产,出行游历国中,向善于方剂的人学习已经很久了,见到事数师,全都接受了他们的要领,完全掌握了他们所有的药书和理论。等到文王去世,臣意便在阳虚侯国居住,因而侍奉他。侯入朝,臣意跟随他到了长安,所以得以诊治安陵项处等疾病。”

赏析

本文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人物传记,描述了扁鹊仓公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于医学的贡献。文章首先介绍了扁鹊仓公对于疾病诊断的独特方法和他对疾病的深刻理解;随后讲述了他的一些具体诊疗案例,展示了他高超的医术和深厚的医学功底。文中不仅反映了扁鹊仓公对疾病的独到见解和精湛医术,也体现了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尚医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