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中郎破石病,臣意诊其脉,告曰:“肺伤,不治,当后十日丁亥溲血死。”即后十一日,溲血而死。破石之病,得之堕马僵石上。所以知破石之病者,切其脉,得肺阴气,其来散,数道至而不一也。色又乘之。所以知其堕马者,切之得番阴脉。番阴脉入虚里,乘肺脉。肺脉散者,固色变也乘也。所以不中期死者,师言曰:“病者安谷即过期,不安谷则不及期”。其人嗜黍,黍主肺,故过期。所以溲血者,诊脉法曰“病养喜阴处者顺死,养喜阳处者逆死”。其人喜自静,不躁,又久安坐,伏几而寐,故血下泄。
齐王侍医遂病,自练五石服之。臣意往过之,遂谓意曰:“不肖有病,幸诊遂也。”臣意即诊之,告曰:“公病中热。论曰“中热不溲者,不可服五石”。石之为药精悍,公服之不得数溲,亟勿服。色将发臃。”遂曰:“扁鹊曰“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臣意曰:“公所论远矣。扁鹊虽言若是,然必审诊,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合色脉表里有馀不足顺逆之法,参其人动静与息相应,乃可以论。论曰“阳疾处内,阴形应外者,不加悍药及鑱石”。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诊法曰“二阴应外,一阳接内者,不可以刚药”。刚药入则动阳,阴病益衰,阳病益箸,邪气流行,为重困于俞,忿发为疽。”意告之后百馀日,果为疽发乳上,入缺盆,死。此谓论之大体也,必有经纪。拙工有一不习,文理阴阳失矣。
诗句释义
破石之病,得之堕马僵石上。
译文
肺脉受损,若不及时治疗,将在十天后的丁亥日出现尿血而死。破石的病症是因为坠马而僵在石头上导致的。通过切脉,可以知道是坠马造成的肺脉受损,因为切脉得到的是肺阴气,散而不一。色的变化也乘着这个损伤。由此可知坠马的原因,是因为在石头上静止不动,导致脉络受到损伤。
注释
- 肺脉:肺的主要脉象是浮脉,若肺气受伤,则脉来散乱,不集中。
- 色变乘伤:色的变化与肺脉受损有关,颜色的变化反映了肺部的损伤。
- 堕马僵石上:坠马后身体僵硬在石头上,导致肺脉受损。
- 脉法曰“:古代医学中关于脉法的文献记载,如《黄帝内经》等。
- 论曰“:古代医书中关于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的论述。
- 阴阳水火:中医理论中,五行中的水火代表不同的属性和特性。
- 二阴应外:指的是人体内部的病变与外部的表现相对应。
- 一阳接内:指的是人体的内部病变与内部的病理相符合。
- 刚药:强效的药物。
- 悍药入中:强烈刺激的药物进入体内。
- 宛气愈深:由于药物的刺激,使得邪气更深入。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对齐中郎破石病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古代医生如何通过脉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判断病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建议。文章中对肺脉的描述尤为详尽,体现了古人对疾病诊断的重视和对生命体征变化的关注。此外,文章还涉及到了中医的一些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和脏腑理论,这些理论至今仍对中医学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