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后二年,使使遗匈奴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使当户且居雕渠难、郎中韩辽遗朕马二匹,已至,敬受。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无离,臣主相安,俱无暴逆。今闻渫恶民贪降其进取之利,倍义绝约,忘万民之命,离两主之欢,然其事已在前矣。书曰:‘二国已和亲,两主欢说,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闟然更始。’朕甚嘉之。圣人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便。汉与匈奴邻国之敌,匈奴处北地,寒,杀气早降,故诏吏遗单于秫糵金帛丝絮佗物岁有数。今天下大安,万民熙熙,朕与单于为之父母。朕追念前事,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欢。朕闻天不颇覆,地不偏载。朕与单于皆捐往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故来者不止,天之道也。俱去前事:朕释逃虏民,单于无言章尼等。朕闻古之帝王,约分明而无食言。单于留志,天下大安,和亲之后,汉过不先。单于其察之。” 单于既约和亲,于是制诏御史曰:“匈奴大单于遗朕书,言和亲已定,亡人不足以益众广地,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犯约者杀之,可以久亲,后无咎,俱便。朕已许之。其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后四岁,老上稽粥单于死,子军臣立为单于。既立,孝文皇帝复与匈奴和亲。而中行说复事之。
”`
诗句及译文:
- 孝文帝后二年,使使遗匈奴书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
- 注释与翻译: 孝文帝在后元二年派使者给匈奴的使者送去书信。书信中表达了对单于的问候和敬意。
- 赏析: 孝文帝作为一位明君,通过书信表达了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尊重和友好关系。
- “使当户且居雕渠难、郎中韩辽遗朕马二匹,已至,敬受。”
- 注释与翻译: 当户且(即单于的大臣)居住于雕渠难(地名),郎中韩辽送我两匹马,已经到达,我恭敬地接受了。
- 赏析: 描述了汉朝使者与匈奴官员之间的互动。
- “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
- 注释与翻译: 前代制定法令,规定长城以北的国家必须服从单于的统治,而长城以内是汉民生活之地,我也对此进行管理。
- 赏析: 体现了汉朝对边境地区的治理以及对内外政策的明确划分。
- “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
- 注释与翻译: 根据前代制定的法令,长城以北的国家必须服从单于的统治,而长城以内是汉民生活之地,我也对此进行管理。
- 赏析: 强调了汉朝对边界地区的严格管理和对内政策的统一。
- “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
- 注释与翻译: 根据前代制定的法令,长城以北的国家必须服从单于的统治,而长城以内是汉民生活之地,我也对此进行管理。
- 赏析: 再次强调了汉朝的权威和对边境地区的控制。
- “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无离,臣主相安,俱无暴逆。”
- 注释与翻译: 让人民从事农耕、纺织、狩猎和衣食,父子之间没有离散,君臣之间相处和谐,大家都没有暴乱的行为。
- 赏析: 反映了汉朝对民生的重视以及与民同乐的政策。
- “今闻渫恶民贪降其进取之利,倍义绝约,忘万民之命,离两主之欢,然其事已在前矣。”
- 注释与翻译: 现在听说那些恶劣的百姓贪婪地追求他们进取的利益,背弃道义和约定,忘记了百姓的生命,离间两位君主的喜悦,但这些事以前就存在了。
- 赏析: 揭示了匈奴内部的矛盾和问题。
- “书曰:‘二国已和亲,两主欢说,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闟然更始。’朕甚嘉之。”
- 注释与翻译: 书中说:‘两个国家已经和亲并建立了友好关系,两国元首都感到高兴,停止战争和军事行动,休养士卒、养护战马,世代兴旺,重新开始。’朕对此表示赞赏。
- 赏析: 反映了和平稳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 “圣人者日新,改作更始,使老者得息,幼者得长,各保其首领而终其天年。”
- 注释与翻译: 圣人每天都更新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计划,让老年人能休息,年轻人得到成长的机会,让他们都能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寿命。
- 赏析: 强调了不断改进和发展的重要性。
- “朕与单于俱由此道,顺天恤民,世世相传,施之无穷,天下莫不咸便。”
- 注释与翻译: 朕与单于都遵循这样的道路,顺应自然、关心百姓,世世代代相传下去,施予无穷无尽,天下人无不感到便利。
- 赏析: 展现了汉朝与匈奴和平共处的理想状态。
- “朕追念前事,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欢。”
- 注释与翻译: 我回顾过去的事情,琐碎的小事情和小过失,谋士们的计划失误,这些都不足以破坏兄弟之间的情谊。
- 赏析: 强调了兄弟情深和历史的教训。
- “朕闻天不颇覆,地不偏载。朕与单于皆捐往细故,俱蹈大道,堕坏前恶,以图长久,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
- 注释与翻译: 我知道上天并不偏爱哪一个,土地也不会偏袒哪一个。我和单于都抛弃过去的细小恩怨,一同遵循正道,消除以往的罪恶,以谋求长久的安宁,使两国的人民像一家人一样。
- 赏析: 表达了放下过去纷争,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望。
- “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 注释与翻译: 所有的老百姓,包括鱼鳖、飞鸟、蚯蚓等小动物,都得到了安宁的享受并且避开了危险。
- 赏析: 强调了和平环境对于所有生命的普遍好处。
- “于是来止,不止之后:朕释告单于:”
- 注释与翻译: 于是他来朝见我们,之后不再这样做:我解除告诉单于的禁令。
- 赏析: 表明了和解后的开放态度。
这段文本通过历史背景和人物交往描绘了西汉时期与匈奴的关系及其复杂性。从和平的往来到内部的不满和背叛,文本展示了一个多层次的历史叙事。通过这种叙述方式,司马迁不仅记录了汉朝与匈奴的历史事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状况。此外, 这段文本还展示了中国历史中的外交策略和国家间的合作与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