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马邑军后五年之秋,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至茏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出云中,无所得。公孙敖出代郡,为胡所败七千馀人。李广出雁门,为胡所败,而匈奴生得广,广后得亡归。汉囚敖、广,敖、广赎为庶人。其冬,匈奴数入盗边,渔阳尤甚。汉使将军韩安国屯渔阳备胡。其明·年秋,匈奴二万骑入汉,杀辽西太守,略二千馀人。胡又入败渔阳太守军千馀人,围汉将军安国,安国时千馀骑亦且尽,会燕救至,匈奴乃去。匈奴又入雁门,杀略千馀人。于是汉使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雁门,李息出代郡,击胡。得首虏数千人。其明年,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牛羊百馀万。于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汉亦弃上谷之什辟县造阳地以予胡。是岁,汉之元朔二年也。
翻译:自马邑军后五年之秋,汉使四将军各万骑出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从上谷出发,到达茏城,获得匈奴头虏七百人。公孙贺从云中出发,无所得。公孙敖从代郡出发,被胡人打败七千余人。李广从雁门出发,被胡人打败,但胡人最终生擒了李广。汉朝将李广、公孙敖囚禁,并赎罪让他们成为庶人。那年冬季,匈奴多次入侵盗掠边境,特别是渔阳地区受害尤甚。汉朝派将军韩安国驻守渔阳防备胡人。明·年秋季,匈奴二万骑兵入侵汉朝,杀死辽西太守,掳走两千余人。匈奴又进入渔阳,击败了汉朝的将军安国,安国的骑兵也几乎全军覆没。恰好燕国援军抵达,匈奴才退去。匈奴又进雁门,杀害掳掠一千余人,围攻汉朝将军卫青。卫青率三万骑兵出雁门,李息率部从代郡出发,袭击匈奴。双方交战,获得几千名俘虏。次年,卫青再次出兵云中以西至陇西,在楼烦和白羊王处击败匈奴。获得数千名俘虏和牛羊百余万。汉朝终于夺取了河南地,修筑朔方,修缮了秦朝蒙恬所建的边塞,加固了黄河防线。汉朝也在上谷放弃了什辟县,在阳地给予匈奴。这一年是元朔二年。
注释:
1. 淳维:匈奴的祖先,夏后的后代。
2. 山戎、猃狁、荤粥: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活动于唐尧、虞舜之前。
3. 畜牧季节转移: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
4. 山戎、獫狁、荤粥: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活动于唐尧、虞舜之前。
5. 中贵人:汉朝皇帝的侍从或侍卫人员,此处指卫青的亲信将领。
6.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中贵人率领几十骑兵与匈奴作战。
7. 李广:汉朝著名将领,善骑射。
8. 渔阳:位于今天河北省蓟州区西南,是当时重要的军事要塞。
9. 楼烦、白羊王:匈奴部落首领。
10. 朔方:即今宁夏北部及内蒙古中部地带。
11. 阳地:汉代地名,今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12. 什辟县:古地名,后为匈奴所占之地。
赏析:
《史记》中的《匈奴列传》通过详实的历史事件和丰富的人物描写展现了汉朝与匈奴之间复杂的战争关系。司马迁以其严谨的史观和生动的语言记录了汉武帝时期的对匈战争,展示了匈奴的强大及其给中原带来的威胁。文章通过卫青、公孙贺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反映了汉朝军队的实力和策略,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整体而言,《匈奴列传》不仅是一部记载历史的战争叙事,更是对国家兴衰、民族关系的深刻反思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