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四年,大将军青卒,谥为烈侯。子伉代为长平侯。自大将军围单于之后,十四年而卒。竟不复击匈奴者,以汉马少,而方南诛两越,东伐朝鲜,击羌、西南夷,以故久不伐胡。大将军以其得尚平阳长公主故,长平侯伉代侯。六岁,坐法失侯。
左方两大将军及诸裨将名:
最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馀级。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万一千八百户。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并之,万五千七百户。其校尉裨将以从大将军侯者九人。其裨将及校尉已为将者十四人。为裨将者曰李广,自有传。无传者曰:
将军公孙贺。贺,义渠人,其先胡种。贺父浑邪,景帝时为平曲侯,坐法失侯。贺,武帝为太子时舍人。武帝立八岁,以太仆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以轻车将军出云中。后五岁,以骑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南窌侯。后一岁,以左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无功。后四岁,以坐酎金失侯。后八岁,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馀里,无功。后八岁,以太仆为丞相,封葛绎侯。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丞相。坐子敬声与阳石公主奸,为巫蛊,族灭,无后。将军李息,郁郅人。事景帝。至武帝立八岁,为材官将军,军马邑;后六岁,为将军,出代;后三岁,为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皆无功。凡三为将军,其后常为大行。
卫青,字仲卿,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军事将领,其一生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军事活动,对维护国家的边疆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下是对其相关事迹的解析:
生平背景:卫青原为平阳人,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其父郑季在任官时与平阳侯的女儿卫媪私通,生下卫青。由于卫青与平阳侯的私通被揭露,他的家族因此被迫更名为卫氏。
初露头角:卫青自幼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他跟随父亲参与各种军事行动,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青年时期,他被汉武帝所重用,成为抗击匈奴的重要将领之一。
七次出征:卫青一生中参与了多达七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七次出击匈奴的行动。这些行动不仅成功收复了河南地,还设置朔方郡,极大增强了汉朝在北方的防御力量。卫青因其卓越的战功被封为长平侯。
政治成就:除了军事上的成就外,卫青在政治上也有所作为。他在武帝即位初期担任太仆,后因军功显赫而被升为左将军。然而,他的某些决策和行为也引起了争议,例如他曾因酎金事件而失爵。
个人品质:卫青以其仁善、谦让的性格闻名于世。他在军中虽身居高位,但始终保持低调谦逊的态度,以和柔的方式赢得皇帝的信任和尊重。这种性格特点也为他在军队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爱戴。
卫青作为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以及高尚的个人品质,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通过对《史记》中关于卫青传记的研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这位英雄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也能体会到司马迁在记述历史时的严谨态度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