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鼎五年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汇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军,出零陵,或下离水,或柢苍梧;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咸会番禺。

元鼎六年冬,楼船将军将精卒先陷寻陕,破石门,得越船粟,因推而前,挫越锋,以数万人待伏波。伏波将军将罪人,道远,会期后,与楼船会乃有千余人,遂俱进。楼船居前,至番禺。建德、嘉皆城守。楼船自择便处,居东南面;伏波居西北面。会暮,楼船攻败越人,纵火烧城。越素闻伏波名,日暮,不知其兵多少。伏波乃为营,遣使者招降者,赐印,复纵令相招。楼船力攻烧敌,反驱而入伏波营中。犁旦,城中皆降伏波。吕嘉、建德已夜与其属数百人亡入海,以船西去。伏波又因问所得降者贵人,以知吕嘉所之,遣人追之。以其故校尉司马苏弘得建德,封为常海侯;越郎都稽得嘉,封为临蔡侯。

以下是对《史记·七十列传·南越列传》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原文

元鼎五年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汇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军,出零陵,或下离水,或柢苍梧;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咸会番禺。

译文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卫尉路博德担任伏波将军,从桂阳出兵,沿着汇水南下;主爵都尉杨仆作为楼船将军,从豫章出发,沿着横浦而下;原先归顺的越族贵族被封为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由零陵出动,有的部队沿离水而下,有的沿苍梧北上;命令驰义侯利用巴蜀罪犯的兵力,征调夜郎军队,从牂柯江下游进军,共同进击番禺。

注释

  1. 南越王尉佗:南越王赵佗,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姓赵氏。秦朝时已统一天下,征服了南越地区,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等地方,将迁徙到那里的百姓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共处十三年之久。
  2. 卫尉路博德:卫尉是古代官名之一,负责宫廷警卫工作,卫尉路博德在此次军事行动中担任伏波将军的角色。
  3. 楼船将军杨仆:楼船将军杨仆,原为汉高祖麾下将领,随刘邦起兵建立汉朝后,被任命为楼船将军。
  4. 故归义越侯二人:指被赦免并归顺汉朝的南越贵族,被封为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
  5. 零陵:古地名,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是当时南越国的一部分。
  6. 牂柯江:即今天的北盘江,是中国南方一条重要的河流,流经贵州省和云南省等地。
  7. 番禺:古地名,即广州市的别称,是当时南越国的中心城市,也是军事行动的重点目标之一。
  8. 巴蜀罪人:巴蜀地区的罪犯,这些罪犯被派去执行军事任务。
  9. 夜郎:古地名,位于今贵州省一带,是汉朝时的一处偏远地区。
  10. 驰义侯:指汉武帝时期的官员赵破奴,他在巴蜀地区进行屯田和治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赏析

本篇描述了汉武帝时期对南越的军事行动,体现了汉朝对周边民族的统治策略和军事行动的组织。通过对南越王赵佗及其继承者的描述,展示了汉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统治手段。同时,通过叙述汉朝军队的行动过程,反映了当时国家力量的强大和对外扩张的决心。整体而言,该传记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国家政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