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越人的一支。东海:指今浙江南部靠海的地区。摇:人名。先:祖先。后文“奉闽越先”之“先”同此。驺:当为“骆”。按陈直《史记新证》以为“驺为齐大姓,不闻在闽越。传文为‘骆’字之误无疑。”君长:此指少数民族的首领。畔:通“叛”。主命:把持向诸侯发布命令的大权。弗王:没有封无诸和摇为王。汉五年:汉高帝五年(前202)。按称汉系从刘邦于公元前二○六年被项羽封为汉王开始。王:称王。故地:即旧地,原来的地方。都:建都城。孝惠三年:汉惠帝三年(前192)。举:列举。越功:越国的功劳。便附:愿意归附。孝景三年:汉景帝三年(前154)。吴王濞反:景帝三年正月,吴王濞联合赵、楚等国发动了所谓斩晁错、清君侧的“七国之乱”。事详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欲从闽越:意谓想让闽越跟随他造反。从:随。购:以重金收买。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欲从闽越:意谓想让闽越跟随他造反。从:随。以重金收习。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载:“汉使人以利啗东越,东越即绐吴王,吴王出劳军,使人啗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杀吴王丹徙:即杀吴王于丹徙。诛:责罚。归国:指回到东越本土。亡走:逃跑。建元三年:即公元前一三八年。建元为汉武帝第一个年号(前140—前135)。烦:打扰。诘:诘难、质问。特:只是。患:担心。诚:如果。举:全部;整个。何乃:何只。振:救助。安所:何处。愬(sù,诉):告。子:这里是养育、爱护的意思。与计:同他商量事情。虎符:兵符,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铜铸虎形,中分为二,右存于朝廷,左由被遣将帅保存。有事调遣,合符为证。以节:犹“持节”。节为使者信物。距:通“拒”。后文“至建元六年”段“闽越王郢发兵距汉”、“公鼎六年秋”段“发兵距汉道”等句中的“距”字均同此。谕:明告。意指:此指皇帝的命令。指:同“旨”。意图。徙中国:迁移到中原地区。悉:全。
以下是对《史记·七十列传·东越列传》的逐句翻译及赏析:
1. 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姓驺氏。
- 原文: 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姓驺氏。
- 译文: 闽越王无诸和越东海王摇,他们的祖先都是越王勾践的后代,姓氏是驺。
- 注释: 无诸和摇是越王勾践的后代,他们原本是越国的贵族后裔。在秦朝统一天下后,他们被废为君长,并被安置在闽中郡。
- 赏析: 这段描述揭示了东越与中原的历史渊源和密切关系,表现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逐渐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反映了作者维护中央政权的大一统思想。
2. 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
- 原文: 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
- 译文: 秦国已经统一了天下,将所有被废黜的君长都降为普通百姓,并将他们所在的土地设置为闽中郡。
- 注释: 这个郡位于现在的浙江南部沿海地区,是古代闽越地区的一个行政划分。这里的“废为君长”指的是秦朝时期废除了原来的统治者,将其降格为平民;而“以其地为闽中郡”则是指将这片土地划归为新的行政区域。
- 赏析: 这个事件标志着闽越地区从古至今的政治地位发生了重大转变,它不仅影响了当地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摇者,骆也。
- 原文: 摇者,骆也。
- 译文: 摇这个人,就是骆。
- 注释: 这里的“骆”应该是指“驺”,即古代的一种大姓。由于没有证据表明“骆”是出现在闽越地区的,这里的“骆”很可能是笔误或者翻译错误。
- 赏析: 尽管存在争议,但这段文字还是反映了当时对于人名翻译的一些特点,即有时候会出现一些音译的错误或者是对人名理解上的偏差。
4. 故君长、畔主命者,皆斩右趾以徇于市。
- 原文: 故君长、畔主命者,皆斩右趾以徇于市。
- 译文: 因此,那些不听从命令的君长和叛离君主命令的人,都会被处以斩首的刑罚并在市集中示众。
- 注释: “故君长”指的是那些违背君主命令的首领;“畔主命”则是指背叛君主的命令。这里的刑罚是非常严厉的,斩首并且公开示众是对最严重的背叛行为的惩罚。
- 赏析: 这一部分反映了汉代的法律观念,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汉朝对于维护中央权威的决心和手段。
5. 欲从闽越,击断吴疆。
- 原文: 欲从闽越,击断吴疆。
- 译文: 想要跟随闽越,切断吴国的边疆。
- 注释: “从闽越”表示追随闽越人的动向或意愿,可能是为了响应闽越的某种请求或行动。而“击断吴疆”则是指断绝吴国的军事防线。
- 赏析: 这段话描述了东越王国与吴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东越王国可能采取的行动策略,体现了东越王国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6. 吴王濞反后,使人以利啗东越,东越即绐吴王,吴王出劳军,使人啗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
- 原文: 吴王濞反后,使人以利啗东越,东越即绐吴王,吴王出劳军,使人啗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
- 译文: 吴王刘濞反叛之后,他派人用重金收买东越人,东越人便假装背叛吴王刘濞,吴王刘濞出城慰劳军队,派人用毒药杀害了吴王刘濞,并将他的头颅装在木盒里,通过驿传送到朝廷。
- 注释: “以利啗东越”意味着吴王派使者用利益引诱东越人;“绐吴王”表示东越是故意欺骗吴王;“出劳军”是指吴王刘濞外出慰问军队;“啗杀吴王”指的是有人使用毒药杀害了吴王;“盛其头”表示把吴王的头颅放在木盒里;“驰传以闻”则是说通过驿传将此事报告给朝廷。
- 赏析: 这段描述展示了吴王刘濞如何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削弱东越王国的力量,同时也揭示了东越王国的机智和勇敢,它们巧妙地应对了吴王的策略。
《史记·七十列传·东越列传》不仅提供了关于闽越地区历史的详细记载,还通过人物行为和事件的叙述展现了汉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通过对这些历史资料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地理、民族和文化背景。同时,这些故事也传达了一种忠诚、智慧和勇气的精神,这些价值观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