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建元六年,闽越击南越。南越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击而以闻。上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农韩安国出会稽,皆为将军。兵未逾岭,闽越王郢发兵距险。其弟馀善乃与相、宗族谋曰:“王以擅发兵击南越,不请,故天子兵来诛。今汉兵众强,今即幸胜之,后来益多,终灭国而止。今杀王以谢天子,天子听,罢兵,固一国完;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入海。”皆曰“善”。即?杀王,使使奉其头致大行。大行曰:“所为来者诛王。今王头至,谢罪,不战而耘,利莫大焉。”乃以便宜案兵告大农军,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诏罢两将兵,曰:“郢等首恶,独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焉。”乃使郎中将立丑为越繇王,奉闽越先祭祀。
馀善已杀郢,威行于国,国民多属,窃自立为王。繇王不能矫其众持正。天子闻之,为馀善不足复兴师,曰:“馀善数与郢谋乱,而后首诛郢,师得不劳。”因立馀善为东越王,与繇王并处。
诗句: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後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
译文:闽越王无诸和越东海王摇的祖先都是越王句践的后代,姓驺氏。秦国统一天下后,他们都被废除为君长,将他们的领地设立为闽中郡。当诸侯反叛秦朝时,无诸和摇率领越人归附鄱阳。
注释:1. **闽越王无诸**:指的是秦末至汉初期间,居住在闽地(今福建一带)的一位越族首领。他的家族与越王句践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是越国的后裔。2. **东海王摇**:在历史上,东瓯(又称瓯越、瓯国)是位于今天的浙江东南部地区,由无诸的子孙所建立的王国。3. **闽中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理,曾将该地区设置为闽中郡。4. **诸侯畔秦**:指战国末期至秦朝初年,许多地方势力反抗秦国的统治。5. **无诸、摇率越归鄱阳**:描述了无诸和摇响应诸侯的反叛,率领越人的一支力量归附到鄱阳这一地点。
赏析:此段文字记载了闽越王无诸及其弟东瓯王摇在秦末至汉初的历史变迁。无诸和摇原本作为秦朝的地方统治者,但随着秦朝的覆灭以及诸侯间的纷争,他们被重新赋予了权力。这段历史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即地方政权从中央集权体制向地方割据的转变过程。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叙述,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以及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同时,这段历史也为研究当时的地域文化、民族关系以及政治格局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