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溪相参、将军王?夹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左将军并将,战益急,恐不能与,王又不肯降。”阴、唊、路人皆亡降汉。路人道死。元封三年夏,尼溪相参乃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王险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巳又反,复攻吏。左将军使右渠子长降、相路人之子最告谕其民,诛成巳,以故遂定朝鲜,为四郡。封参为澅清侯,阴为荻苴侯,唊为平州侯,长为几侯。最以父死颇有功,为温阳侯。
左将军徵至,坐争功相嫉,乖计,弃市。楼船将军亦坐兵至洌口,当待左将军,擅先纵,失亡多,当诛,赎为庶人。
太史公曰:右渠负固,国以绝祀。涉何诬功,为兵发首。楼船将狭,及难离咎。悔失番禺,乃反见疑。荀彘争劳,与遂皆诛。两军俱辱,将率莫侯矣。
朝鲜列传
左将军并两军,即急击朝鲜
在汉武帝元封三年的夏日里,朝鲜半岛局势陡然紧张。左将军李息和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两支大军直扑朝鲜,目标是一举平定这个战略要地。然而,随着战役的深入,双方的兵力消耗巨大,形势变得复杂起来。原本希望迅速解决战斗的左将军,因为楼船将军擅自提前行动,使得战场局势更加不稳定,最终导致了右渠的反抗。
相路人、相韩阴、尼溪相参、将军王?夹与谋曰
面对日益激烈的战斗,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溪相参以及将军王?夹决定联手策划一场反击。他们意识到,仅凭左将军的兵力已难以取得胜利,于是决定与汉朝进行谈判,寻求和解或投降的可能性。他们的策略虽然冒险,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似乎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左将军并将,战益急,恐不能与
尽管相路人等人提出了和平的建议,但他们的提议却遭到了拒绝。楼船将军已经控制了局势,并且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和资源。这使得局势更加紧张,双方都陷入了僵持状态,战争一触即发。
阴、唊、路人皆亡降汉
由于楼船将军的强硬态度,相路人、相韩阴和尼溪相参等大臣选择了逃离朝鲜,投靠汉朝以保全自身。他们的投降为后来的和谈埋下了伏笔,也为汉朝进一步控制朝鲜地区奠定了基础。
路人道死
在投降的过程中,相路人不幸遭遇暗杀。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也表明了政治斗争的激烈。
元封三年夏,尼溪相参乃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动荡后,尼溪相参终于找到了机会,他派人刺杀了朝鲜国王右渠,以此迫使朝鲜正式向汉朝投降。这一举动虽然解决了一时的问题,但也暴露了朝鲜内部的矛盾和不满。
王险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巳又反
尽管通过尼溪相参的努力,朝鲜国王右渠被杀,但朝鲜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右渠死后,其大臣成巳再次起兵叛乱,这对汉朝的统治构成了威胁。
复攻吏
面对内乱,左将军不得不重新组织力量进行镇压。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使得战争持续了更长时间。
左将军使右渠子长降、相路人之子最告谕其民
为了稳定局势,左将军采取了多种措施。他派右渠的儿子长到汉朝请降,同时命令相路人的儿子最向朝鲜民众解释政策,试图安抚民心。这些举措虽然有效缓解了部分矛盾,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诛成巳,以故遂定朝鲜,为四郡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和调整,汉朝最终平定了朝鲜的局势。在这一过程中,成巳被诛杀,朝鲜被划分为四个郡,由汉朝直接管辖。这不仅巩固了汉朝在东北地区的势力,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懐清侯、荻苴侯、虖池侯、平州侯
朝鲜国王的长、相路人的儿子最、尼溪相参等人因其贡献不同而被封为不同的侯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汉朝政权的支持程度及其对国家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