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左将军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败散,多还走,坐法斩。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将军杨仆失其众,遁山中十馀日,稍求收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自前。
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原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馀,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山还报天子,天子诛山。
左将军破浿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右渠遂坚守城,数月未能下。
”`
史记·七十列传·朝鲜列传
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左将军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败散,多还走,坐法斩。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将军杨仆失其众,遁山中十馀日,稍求收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自前
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原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馀,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山还报天子,天子诛山。
左将军破浿水上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右渠遂坚守城,数月未能下。
译文:
汉武帝时期,汉朝招募罪犯攻打朝鲜。秋天,派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国乘船经过渤海;共有五万名士兵,左将军荀彘从辽东出发:征讨右渠。右渠调动兵力抵御险阻。左将军的部将多率辽东士兵先行行动,战败溃散,很多人逃回,因此被处死。楼船将军带领齐地的士兵七千人先到达关键的地理位置。右渠在城内筑起城墙固守,他观察到楼船军人数不多,于是亲自带兵出战。楼船军大败而逃,杨仆失去了自己的部队,逃到山里十多天,逐渐收集了散落的士兵,又重新聚合。左将军进攻朝鲜浿水的西岸军队,但没有取得胜利。
天子因为两个将军没有取胜,便派卫山凭借军队的力量前去劝说右渠投降。右渠见到使者跪拜并道歉:“希望投降,担心两位将军欺骗杀害我;现在看到你们的信节,请允许我投降。”派太子入朝谢罪,献上五千匹马和军粮等物资,拥有一万多人的武装力量,正要渡过浿水。使者以及左将军怀疑他是变乱之人,认为是太子已经投降,应当命令人们不要携带武器。太子也怀疑使者和左将军是欺骗他杀了他,所以没有渡过浿水,又撤回去。卫山回去向天子回报,天子杀了卫山。
左将军攻破浿水上军的部队,随后前进,抵达城下,围住城西北面。楼船也前往与左将军会合,驻扎在城的南面。右渠最终坚守城池,数月未能攻下。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展示了汉武帝时期对朝鲜的军事征服过程。通过详细记录了战争的各个阶段,包括征集军队、将领之间的策略、双方的对峙和冲突等,生动地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政治和战略层面。尤其是文中描述的杨仆、右渠和卫山等人的行动和决策,展现了古代将领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如何在复杂的情况下作出决策。同时,通过对朝鲜王满的描述和他对历史的传承,反映了古代国家间关系的紧密性和复杂性。整体而言,《史记·七十列传·朝鲜列传》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历史事件的具体信息,也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