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大司马进曰:“陛下仁育群生,义征不憓,诸夏乐贡,百蛮执贽,德侔往初,功无与二,休烈浃洽,符瑞众变,期应绍至,不特创见。意者泰山、梁父设坛场望幸,盖号以况荣,上帝垂恩储祉,将以荐成,陛下谦让而弗发也。挈三神之欢,缺王道之仪,群臣恧焉。或谓且天为质暗,珍符固不可辞;若然辞之,是泰山靡记而梁父靡几也。亦各并时而荣,咸济世而屈,说者尚何称于后,而云七十二君乎?夫修德以锡符,奉符以行事,不为进越。故圣王弗替,而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勒功中岳,以彰至尊,舒盛德,发号荣,受厚福,以浸黎民也。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观,王者之丕业,不可贬也。愿陛下全之。而后因杂荐绅先生之略术,使获燿日月之末光绝炎,以展采错事,犹兼正列其义,校饬厥文,作春秋一艺,将袭旧六为七,摅之无穷,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
《史记·七十列传·司马相如列传》是一篇记载了司马相如生平及其成就的传记。下面将逐句翻译和注释这首诗:
- 于是大司马进曰:“陛下仁育群生,义征不憓,诸夏乐贡,百蛮执贽,德侔往初,功无与二,休烈浃洽,符瑞众变,期应绍至,不特创见。意者泰山、梁父设坛场望幸,盖号以况荣,上帝垂恩储祉,将以荐成,陛下谦让而弗发也。挈三神之欢,缺王道之仪,群臣恧焉。”
- 翻译:大司马进谏说:“陛下对百姓充满仁爱,对国家大事有远见,四方诸侯乐于进贡,各族首领来朝拜,功德堪比往昔,功绩无人能及,福泽广大,祥瑞接连不断,天命注定要降临,这并非什么奇特的现象。或许在泰山和梁父设置祭坛,以期望皇上的恩宠,这是为了荣耀皇帝,上天赐给恩惠,希望完成这些,陛下却谦虚推辞。这破坏了天地之间的礼仪,让群臣感到惭愧。”
- 或谓且天为质暗,珍符固不可辞;若然辞之,是泰山靡记而梁父靡几也。亦各并时而荣,咸济世而屈,说者尚何称于后,而云七十二君乎?夫修德以锡符,奉符以行事,不为进越。故圣王弗替,而修礼地祇,谒款天神,勒功中岳,以彰至尊,舒盛德,发号荣,受厚福,以浸黎民也。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观,王者之丕业,不可贬也。愿陛下全之。而后因杂荐绅先生之略术,使获燿日月之末光绝炎,以展采错事,犹兼正列其义,校饬厥文,作春秋一艺,将袭旧六为七,摅之无穷,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故悉奏其义而览焉。”
- 翻译:有人说上天本就昏庸,所以不能拒绝天赐的祥瑞;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泰山和梁父就没有痕迹可寻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同一时期享有荣耀,都致力于治理世界而有所退让,那些议论的人还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呢?而只说是七十位国君呢?修养德行而获得祥瑞,奉行祥瑞来治理国家,并不超越。因此圣明的君主没有改变,而是修整礼仪祭拜天地,恭敬地祈求天神的保佑,在中岳立下功勋,用以彰显皇帝的崇高地位,展示皇帝的伟大德行,发布号令以荣耀自己,接受丰厚的赏赐,以惠及百姓。这样的大事真是令人敬仰!这是天下的壮观之事,是王者不朽的伟业,不应该贬低它。希望陛下不要放弃。此后可以用儒生的计谋来辅助您宣扬道德,让您像太阳和月亮那样照耀人间,用您的美德来辅佐帝王,就像织女星的灿烂光辉一样。这样,就可以使您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使后世得到激励和鼓舞,扬起微风,发出美好的声音,壮大果实。前贤之所以能够永久保持他们的声誉并始终处于首位,就是依靠这种方法。应该命令掌故详细陈述这些道理并呈献给陛下阅读。”
赏析:
《司马迁·七十列传·司马相如列传》是一篇记录了司马相如生平及其成就的传记。文章通过大司马进言的方式展开叙述,展现了司马相如的才华横溢以及对国家的贡献。同时,文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皇帝谦逊的态度以及儒家学者对于治国理政的理念。整体上,这篇文章充满了赞美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