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德,兢兢翼翼也。故曰“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厥遗:此之谓也。

司马相如既卒五岁,天子始祭后土。八年而遂先礼中岳,封于太山,至梁父禅肃然。

相如他所著,若遗平陵侯书、与五公子相难、草木书篇不采,采其尤着公卿者云。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余采其语可论者着于篇。

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德,兢兢翼翼也。故曰“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厥遗:此之谓也。

注释:披读(阅读)了《史记·七十列传·司马相如列传》。看到天地之间的变化,已经相互影响,上下呼应,互相应答。圣明的帝王谨慎小心,兢兢业业。因此说“兴起必然想到衰落,安定必然想到危险”。像商汤、周武王那样崇高的君主,始终不丧失对国家的敬畏之心。舜帝担任诸侯长时,经常回顾和检查自己过去的失误。这些就是这种道理。

司马相如卒于五岁后,天子开始祭祀后土神。八年以后,天子先祭祀中岳山,又封给太山神,到梁父山下进行祭礼,然后才到达泰山山顶。

注释:司马相如是古代的一位文学家,他的著作有《遗平陵侯书》、《与五公子难》、《草木书篇》等,但没有被采用。采录的是其中特别著名的篇章。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余采其语可论者着于篇。

注释:太史公是司马迁自称的尊号。他说《春秋》推见(揭示)到细微隐秘的事情,《易经》以隐约的方式显示(显现),《大雅》谈到王公贵族和百姓都沾恩惠,《小雅》讥讽个人的得失。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主旨相同。《相如传》中虽多夸张不实的言辞,但其最终目的还是倡导节俭。这与《诗经》中讽刺的风谏有什么不同呢?扬雄认为华丽的赋文,劝诫人们要努力工作为国效力,就像郑卫之音一样。音乐演奏完毕再奏雅乐,岂不是太可惜了吗?我采集了一些值得议论的话并记入这篇传记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