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曰:“朕不忍致法于王,其与列侯二千石议。”

“臣仓、臣敬、臣逸、臣福、臣贺昧死言:臣谨与列侯吏二千石臣婴等四十三人议,皆曰‘长不奉法度,不听天子诏,乃阴聚徒党及谋反者,厚养亡命,欲以有为’。臣等议论如法。”

制曰:“朕不忍致法于王,其赦长死罪,废勿王。”

“臣仓等昧死言:长有大死罪,陛下不忍致法,幸赦,废勿王。臣请处蜀郡严道邛邮,遣其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廪食给薪菜盐豉炊食器席蓐。臣等昧死请,请布告天下。”

制曰:“计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他可。”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柰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柰何,原陛下自宽。”上曰:“为之柰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餽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诗句翻译:

制曰:“朕不忍致法于王,其与列侯二千石议。”

译文:“皇帝不忍心对淮南王处以刑罚,决定和诸侯王、郡守等官员讨论此事。” 注释:此句表明皇帝决定与大臣们一起讨论是否对淮南王进行惩罚。

诗句翻译:

“臣仓、臣敬、臣逸、臣福、臣贺昧死言:臣谨与列侯吏二千石臣婴等四十三人议,皆曰‘长不奉法度,不听天子诏,乃阴聚徒党及谋反者,厚养亡命,欲以有为’。臣等议论如法。”

译文:“我等谨向皇帝进言:‘淮南王长期不遵守国家法令,不听朝廷的诏令,私下里结交朋友和谋反之人,供养逃亡的人,企图有所作为。我们的意见完全依照法律执行。’” 注释:“臣仓、臣敬、臣逸、臣福、臣贺是四人的名讳,他们代表淮南王国中一些官员向皇帝陈述了淮南王的诸多不当行为。”

诗句翻译:

制曰:“朕不忍致法于王,其赦长死罪,废勿王。”

译文:“皇帝不忍心将淮南王治罪,决定免除他的所有罪名,不再让他担任藩王。” 注释:“皇帝考虑到淮南王曾经犯下的重大错误,决定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诗句翻译:

“臣仓等昧死言:长有大死罪,陛下不忍致法,幸赦,废勿王。臣请处蜀郡严道邛邮,遣其子母从居,县为筑盖家室,皆廪食给薪菜盐豉炊食器席蓐。”

译文:“我等冒死请求,希望皇上能宽恕淮南王,让他流放到蜀郡的严道或邛邮,让儿子和母亲在那里居住生活,并且由官府提供食物和住宿。此外,还为他们准备了粮食、盐和豆豉等日常用品以及炊具和席子。” 注释:“这是淮南王及其家人在流放期间的生活条件,体现了皇朝对他们的宽容与恩惠。”

诗句翻译:

制曰:“计食长给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从居。他可。”

译文:“按照规定,淮南王每天可以获得五种谷物(可能是指稻米)和二斗酒的供应。另外还有十个曾经得到皇帝宠爱的人才人可以随从居住。其他条件也可以满足。” 注释:“这表明淮南王在流放期间的饮食标准得到了保障,同时也为他安排了一些人才随行,以便他能在流放地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平。”

诗句翻译:

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

译文:“于是,将淮南王遣送出京城,乘坐辎车,命令沿途各县依次传递。” 注释:“这表明淮南王已经被正式流放,而且他的行动受到严格的控制。同时,这也标志着他的政治生涯正式画上了句号。”

赏析:

这段历史描述了一个复杂的政治事件,涉及一位年轻的皇子和他的支持者。淮南王被指控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并秘密地聚集追随者和潜在的反抗者。这个事件展示了汉朝早期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斗争。文中的人物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决断力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尽管文章记录了这一事件的细节,但我们仍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