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子产病死,郑民号哭。公仪子见好布而家妇逐。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

奉职循理,为政之先。恤人体国,良史述焉。叔孙、郑产,自昔称贤。拔葵一利,赦父非?李离伏剑,为法而然。

【译文】

史记·七十列传·循吏列传:太史公曰:孙叔敖出言,郢市复。子产病死,郑民号哭。公仪子见好布而家妇逐。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

奉职循理,为政之先。恤人体国,良史述焉。叔孙、郑产,自昔称贤。拔葵一利,赦父非?李离伏剑,为法而然。

注释:太史公:太史公即司马迁,《史记》的作者,《七十列传》是记载春秋时期70位人物的传记。《循吏列传》记录了战国时期循吏的故事。

太史公曰:孙叔敖一句话使郢市得以恢复。子产病死后,郑国的百姓痛哭流涕。公仪子看见别人送给他的好布而被自己的妻子赶出家门。石奢放纵父亲被杀,楚昭王因此得以即位。李离因为过失杀人被处以死刑,但他仍然坚持要依法办事。

奉职循理,为政之先。恤人体国,良史述焉。叔孙、郑产,自昔称贤。拔葵一利,赦父非?李离伏剑,为法而然。

注释:孙叔敖(?-前625):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名敖。在任内,他关心老百姓的生活,体恤百姓疾苦,深得民心,被尊称为“孙叔”。他治理水患有方,使楚国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他的政绩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后来,他被楚庄王任命为楚国的相国,帮助楚国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子产(?-前522年):郑国政治家、思想家,郑国执政者,名公孙侨。他在郑国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使郑国的政治和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他的改革措施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公仪子: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名仲子。他善于交际,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为人正直、公正,深受百姓的敬仰和爱戴。

石奢(?-前491年):春秋时期楚国将领,名奢。他勇猛善战,忠诚于国家,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他对待家人非常严格,对待国家非常忠诚。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至今。

李离(?-前532年):晋文公的臣子,名离。他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勇于承担责任。在晋国发生火灾时,李离负责救火工作,他亲自上阵扑灭大火,最终将火灾扑灭。他的行动得到了百姓的称赞和敬仰。

奉职循理,为政之先。恤人体国,良史述焉。叔孙、郑产,自昔称贤。拔葵一利,赦父非?李离伏剑,为法而然。

注释:奉职循理,为政之先:遵守职责,按照道理办事是国家治理的前提条件。

恤人体国,良史述焉:关心民生,体恤国家是国家史书所记录的重要内容。

叔孙、郑产:指春秋时期的两位著名贤人,叔孙通和郑产。他们都是春秋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拔葵一利,赦父非?李离伏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为了一点小利益也要讲求正义,不能因为私仇而置国家法律于不顾。李离因为过失杀人被处以死刑,但他仍然坚持要依法办事。

赏析: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孙叔敖、子产、公仪子、石奢、李离等人的故事,通过他们的行为和事迹来展示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这些故事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的价值观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政治制度的特点。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赞扬,诗人表达了对优秀品质的追求和对公正、法治社会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