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馀,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字长孺,是濮阳人。他的祖先曾受到古代卫君的宠爱。到了汲黯这一代人,家族世代为卿大夫。因为父亲的关系,汲黯在孝景年间担任太子洗马,因庄肃而被畏惧。孝景帝崩后,太子即位,汲黯被任命为谒者。东越相攻,皇帝派他前往视察。他没有到达目的地,到了吴国后又返回,向皇帝报告说:“越人相互攻打,这是他们的习俗,不值得让天子的使者受辱。”河内发生大火,烧了一千多户人家,皇帝派他前往视察。他回来报告说:“家人失火,屋子接连着被烧,不值得忧虑。我路过河南时,河南遭受水旱灾害的人家有一万余家,有的人父子相食,臣下按照便利的情况,拿着符节发放河南的仓粟以赈济贫民。请陛下收回我的符节,伏罪于擅自调动军队之罪。”皇上认为他贤明而释放了他,他被提升为荥阳令。汲黯以做官为耻,病倒在田里。皇上听说后,就召见他并任命他为中大夫。他多次直言进谏,因此不能长久留在宫内,被迁为东海太守。汲黯学习黄老之言,治理官吏和百姓,喜欢清静,选择丞史并任用他们。他管理政务,只要求大体上正确,不苛求小事。汲黯多病,卧在家里不出。一年多后,东海大治,人们称颂他。皇上听说后,召他担任主爵都尉,位列九卿之列。治理事务只在无为而已,广泛发展大局,不拘泥于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