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馀人。黯请间,见高门,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所卤获,因予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今纵不能,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愚民安知市买长安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陛下纵不能得匈奴之资以谢天下,又以微文杀无知者五百馀人,是所谓『庇其叶而伤其枝』者也,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上默然,不许,曰:“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
诗句释义及翻译汲黯列传:
- 居无何: 不久。
- 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 匈奴的浑邪王率领他的部族投降汉朝。
- 汉发车二万乘: 汉朝出动了两万辆战车。
- 县官无钱,从民贳马: 国家财政紧张,无法支付马匹的费用,因此向百姓借钱购买马匹。
- 匿马: 隐藏或不交还马匹。
- 上(指汉武帝)怒,欲斩长安令: 皇帝很生气,打算杀掉负责此事的长安令。
- 黯: 汲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大臣,因其直言敢谏而著称。
- 长安令无罪: 负责长安城令的人并没有罪过。
- 独斩黯,民乃肯出马: 如果只是斩掉汲黯一个人,老百姓才肯交出马匹。
- 匈奴畔其主而降汉: 匈奴背叛了自己的君主而归顺汉朝。
译文
不久之后,匈奴的浑邪王率领部众前来投降,汉朝派出两万辆战车迎接。国库空虚,没有钱购买马匹,只能从百姓那里借款买马。有的家庭藏匿了马,导致无法凑齐所需的数目。汉武帝很恼火,想要处决长安城的令官。汲黯说:“长安令并没有罪,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被处死,百姓们才会交出马匹。况且匈奴背叛自己的君主前来投降,汉朝应该慢慢来处理,为什么要让天下大乱,耗费国力去对付一个夷狄之人呢?”汉武帝沉默了。等到浑邪王到来后,由于贿赂商人和市井小贩,被判死刑的有五百多人。汲黯请求与高官交谈的机会。他在会见高官时表示:“匈奴攻打边境要塞和关隘,断绝友好关系,我们中国出兵征伐他们,死伤者数以万计,耗费巨资。我认为陛下如果能获得匈奴人,都应该把他们当作奴婢赏赐给那些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家属;所掠夺来的财物,应该全部还给匈奴。这样既能够安慰天下百姓的心情,也能够平息百姓对战争的怨气。现在即使不能得到匈奴的资源来感谢天下人的牺牲,又因为一点小事就杀害了无知的百姓五千多人,这就是所谓的‘庇护其枝叶却伤害到了主干’。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这样做。”汉武帝默不作声,不同意他的看法,并说:“我很久没听到汲黯这样的直言了,这次又胡言乱语了。”几个月后,汲黯因为一个小错误而被处罚,但最终在释放后隐居田园。
赏析
汲黯是汉代的一位著名大臣,以其直言敢谏著称。在《史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为国家争取利益,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矛盾。他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的这种性格和行为也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一种精神风貌,即坚持正义、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