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百馀年,楚有优孟。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壙,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柰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诗句
- “其后百馀年,楚有优孟。”:这句描述了在楚庄王之后,出现了一个叫优孟的能人。
-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这里指出了优孟原本是楚国的一个擅长音乐的人。
-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描述了优孟的外貌和性格,一个高约八尺、擅长辩论且常用幽默的方式进谏的人。
-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讲述了楚庄王时期,他特别喜欢一匹马,并给它穿漂亮的衣服,把它放在华丽的房间中。
- “席以露床,啗以枣脯。”:形容这匹马的生活非常奢华。
-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指因为马生病后死亡,国王命令群臣为它举办丧礼,准备按大夫的规格来安葬它。
-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大臣们不同意这样做,认为按照大夫的规格来埋葬太过分了。
- “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楚庄王下令说,有人胆敢以马的事情进谏的话,会被杀。
-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优孟听说此事后,进入宫殿内,仰头大哭起来。
- “王惊而问其故。”:楚庄王惊讶并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 “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优孟回答说,马是楚庄王所喜爱的,因为楚国的大国地位,没有什么是得不到的,但按大夫规格来安葬却显得太简单了,应该用更尊贵的方式安葬。**:
- “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壙。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优孟提出了一个详细的葬礼计划,包括使用珍贵的材料如玉石制作棺材、雕刻梓木作为外椁、楩枫豫章等优质木材做装饰、动用士兵挖掘墓穴。还提出让齐国赵国作为陪送,韩国魏国作为护卫,以及供奉上丰盛的祭祀食物,并把墓地选在富饶的地方。最后他还提到如果诸侯听说这些,都会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
-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柰何?”: 楚庄王感叹自己的过错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并询问应该怎么办。:
- “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优孟提议用六畜来代替马进行安葬,包括使用灶台作为椁、用铜钱作为棺材、用姜枣等食物作为祭品、用木兰作为装饰、用粮食作为祭品、用火光亮作为衣物,并将尸体放在人的肚子里。这种奇特而又极端的处理方式让楚庄王陷入了深思。:
-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最终楚庄王决定让马匹交给太官处理,以避免被天下人长时间听闻。:
译文
在这之前有一百多年,楚国有个叫优孟的人。
优孟原本是个楚国的乐人,身高八尺,口才极佳,常常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劝诫君王。楚庄王当政的时候,他对一只心爱的马特别喜爱,不仅给它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还把它放置在豪华的房间里。这只马享受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条件:用露水做的床铺,美味的枣脯作为食物。可是不幸的是,这只马最终得了重病而死去。楚庄王为此十分悲伤,他召集大臣们讨论如何处理这只死马的问题。大臣们都建议按照一般的大夫规格来埋葬这只马,认为这样就足够了。然而,楚庄王却下了一个严厉的命令:“有谁敢用马的事来劝说我的话,就杀头!”因此,优孟听到这个消息后便进入了宫殿,仰天大哭。楚庄王感到疑惑地问道:“优孟,你为什么如此悲伤呢?”优孟回答道:“陛下啊,您之所以这么宠爱这只马,正是因为您是楚国的大王啊!既然您是国家的领袖,那么对于国家来说还有什么不能得到的呢?但是为了一个大夫的规格来安葬这只马,实在是太不尊重人了!”楚庄王听了之后沉默不语。优孟继续说道:“陛下您想想看,如果用尊贵无比的待遇来对待人,那又有什么用呢?不如用最普通的方式来对待百姓,这样可以更好地得到民心。”楚庄王恍然大悟,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他命令手下人将那匹死马交给了太官去处理,以免这件事情被天下人所知晓。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楚庄王的爱马死后的处理方式,讽刺了楚庄王过于重视物欲而忽略人文精神的行为。优孟通过机智的言辞和独特的葬礼安排,向楚庄王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真正的王者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一味追求个人的喜好和享乐。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优孟的智慧和幽默感,他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智慧和策略。